第三節(jié)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方法一、觀察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活動,是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幼兒探索科學的基本方法。它可以保證幼兒在直接接觸事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直觀、生動、具體地認識事物,提高幼兒感官的綜合活動能力,培養(yǎng)運用感官探索周圍環(huán)境的習慣,并為發(fā)展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形成概念提供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
(一)個別物體的觀察個別物體的觀察是指幼兒對特定的某一物體(或一類物體)或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觀察。通過幼兒有目的地運用感官與周圍某一事物的直接接觸,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屬性和習性。通過對個別物體的觀察,幫助幼兒獲得有關物體的信息包括物體的外形特征,如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發(fā)出的不同聲音;散發(fā)的不同氣味;軟和硬、粗糙和光滑、輕和重,以及彈性、粘滯度、光滑度、濕度等不同特性;某些物體的味道等;個別物體的外部結構和功能及其生活、生長習性和特點;個別物體相對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個別物體的存在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等。對個別物體的觀察,是最基本的觀察技能,是其他各種觀察的基礎。
(二)比較性觀察比較性觀察指幼兒同時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或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觀察比較。使幼兒從中更正確地認識物體和自然現(xiàn)象,并進行分析、比較,為概括、分類奠定基礎。通過比較性觀察,使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的不同點和相似點;學習以兩樣物體或自然現(xiàn)象的相應部分和整體性進行比較,挑選出同類物體,并進行分類。各年齡班進行比較性觀察時要求不同:中班比較物體明顯的不同點;大班比較物體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比較相似點,最后分類。
(三)長期系統(tǒng)性觀察長期系統(tǒng)性觀察是指幼兒對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現(xiàn)象進行較長時間的系統(tǒng)觀察。該觀察主要用于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過程,觀察氣象的變化,以直觀地了解自然界各種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因果關系和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
長期系統(tǒng)性觀察不在于天天去觀察某一自然物,而是根據(jù)科學教育(觀察)的具體目的和要求來決定觀察時間。如觀察蝌蚪,要在蝌蚪長后腿、長前腿、尾巴退化時觀察。
(四)觀察性活動的指導要點1.盡可能提供實物、實景;2.調(diào)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觀察;3.引導幼兒多角度全方位去觀察;4.教會幼兒觀察的方法。
二、科學小實驗科學小實驗是指教師或幼兒按照預想的目的或設計,利用一些材料,通過簡單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加以驗證的一種活動。幼兒科學小實驗和研究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不同,僅僅是重復前人的實驗,不要求有新的科學發(fā)現(xiàn)。實驗內(nèi)容和操作簡單易行,幼兒在較短時間內(nèi)就能看到結果。實驗形式多采用游戲,幼兒可在輕松有趣的活動中進行科學探索。
根據(jù)不同目的,科學小實驗可分為教師演示實驗和幼兒操作實驗。
(一)教師演示實驗,是指由教師操作實驗來演示,幼兒進行觀察的一種形式。這種實驗一般難度較大,幼兒操作困難,或因為儀器設備條件不足而采用,也可作為幼兒實驗前的示范。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時,要做到動作熟練,操作速度放慢;邊演示邊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進行提示和講解;幼兒座位、儀器大小和位置,要便于幼兒觀察,以保證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
(二)幼兒操作實驗是指由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并參加實驗的過程。主要在簡單易行、帶有游戲性的實驗時用。在操作中,幼兒可以充分擺弄材料、儀器,充分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和變化;還可以反復操作,多次嘗試,滿足其好奇心,使其實驗積極性提高。因此,只要條件許可,可多進行此類實驗。
(三)科學小實驗的指導要點1.教師演示性實驗要注意:
(1)必須做預備性實驗;(2)演示實驗時,要讓每個幼兒看清;(3)演示與講解、提問要緊密結合。
2.幼兒操作性實驗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