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師引導兒童發(fā)現(xiàn):歌曲的第一、三部分的旋律是相同的并且是活潑歡快的,第二部分的旋律是不同的并且是抒情優(yōu)美的。
。4)教師根據(jù)兒童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并進行集體練習。
附歌曲:
。ǘ└柙~創(chuàng)編導入的模式
該模式的適應范圍主要是一些詞曲內(nèi)容簡單多重復、歌詞語法結構單純清晰、具有某些語言游戲性質(zhì)的歌曲。
具體做法是:教師直接提供某種情境,引導兒童用語言來表述這種情境,緊接著教師將兒童表述的語言組成歌詞并唱出來。如:
《我愛我的小動物》
。1)教師提出情境:很多人都喜歡小動物。你喜歡什么小動物?它會發(fā)出什么叫聲?(注意:有時,幼兒對教師所提的問題并不十分敏感。如:此處要求幼兒創(chuàng)編的是“會叫的小動物”,但仍會有幼兒說出諸如:“我喜歡‘大老虎’”之類的話,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即可將其改為:“我愛我的小老虎。”并再次強調(diào):“這次我們唱的全是小動物。”待幼兒編唱了若干種“小動物”后,教師再提新要求:“這次我們要唱會叫的大動物。”如此,便自然地由“小動物”的類進入了“大動物”的類,這種分類活動也是一種科學的邏輯的思維教育。)
。2)教師邀請部分兒童向大家宣布各自喜歡的小動物名稱,并模仿該小動物的叫聲。
(3)教師將兒童提出的某一動物編到歌詞中唱出。如“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樣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4)教師邀請兒童按照歌詞的結構自己組織歌詞,并填入曲調(diào)唱出。
附歌曲:
(三)情境表演導入的模式
該模式的適應范圍主要是這樣一些歌曲:歌詞內(nèi)容為兒童能夠“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這些情境和事件也是兒童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的。
這里說的情境表演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啞劇表演、歌舞表演、木偶表演等。
具體做法是:依據(jù)歌詞內(nèi)容進行表演,設計的動作要重點突出,鮮明易懂,點睛出彩,而不是面面俱到,模棱兩可,平鋪直敘。如:
《釣魚》
(1)教師表演,用動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詞內(nèi)容。如“釣魚,噓噓!釣魚,噓噓!”(教師手持釣魚竿,做出安靜釣魚的樣子,同時左手食指按住嘴巴,發(fā)出“噓噓!”的聲音,暗示兒童安靜。)“我在河邊把魚釣喲”(教師神情專注,繼續(xù)做出釣魚的樣子),“魚兒不上我的鉤喲”(做出表現(xiàn)著急的樣子),“釣上一堆爛水草喲”(做出先驚喜,后沮喪嘆氣的樣子)。第二段的前兩句:“釣魚,噓噓!釣魚,噓噓!我在河邊把魚釣喲”表演動作與上相同,“魚兒上了我的鉤喲”(做出驚喜的樣子),“釣上了一條大鯉魚喲”(做出很滿足的樣子,并高興地喊“嘿!”)。
。2)邀請兒童猜想教師的表演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重點幫助兒童理解歌詞中“噓噓”的含義。教師提問:“釣魚的時候,要怎樣?(教師提問時語氣偏輕)”,“哪一個動作是告訴小朋友不要發(fā)出聲音的?”引導兒童用輕而短促的聲音發(fā)出“噓噓”聲。
。3)教師根據(jù)兒童的猜想組織歌詞,邊演唱歌詞邊表演上述動作。
。4)教師邀請兒童一起隨歌聲做動作。
……
附歌曲:
。ㄋ模┕适轮v述導入的模式
該模式的適應范圍主要是這樣一些歌曲:歌詞含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表述的內(nèi)容和語言結構也都較前幾種復雜,如通常會含有難以用動作來表現(xiàn)的時間、地點以及環(huán)境描述、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對話等。
具體做法是:圍繞歌詞內(nèi)容講述故事,不要過于添加情節(jié),以免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講述時可以由教師講述,也可以教師與兒童一起講述。為了幫助兒童弄清和記住歌詞,必要時還可以配上圖片和活動的圖景。如:
《小小金絲熊》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兒童觀察:天空中刮起了大風,樹枝搖擺,有一座小房子倒塌了,一只小小的金絲熊被壓在了石頭底下。
。2)教師隨歌曲的旋律講述金絲熊的故事:前兩天的一個晚上,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風,風越刮越大,不一會兒就把山上小動物的房子全都刮倒了,小金絲熊的房子也倒了。哎呀!小金絲熊被壓在石頭底下了。教師提問:“小小金絲熊,沒有了伙伴沒有了家,我們能傷害它嗎?我們能丟下它不管嗎?”
。3)教師指著圖,清唱歌曲的第一段。
。4)教師邀請兒童一起來想辦法幫助小金絲熊。
。5)教師根據(jù)兒童的回答,重新改變成第二段歌詞并清唱。
……
附歌曲:
。ㄎ澹└柙~朗誦導入的模式
與適宜采用故事講述導入的歌曲相比,這一類歌曲中歌詞的語言更加復雜,但情境性、故事性卻又比較弱。
具體做法是:將歌詞單獨分離出來用兒歌或詩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分散詞曲同時學習的困難,并在第一階段的教學中把兒童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歌詞的音韻節(jié)奏等方面的特殊審美特征上。而在第二階段的教學中把兒童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曲調(diào)與歌詞的關系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