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與他們對“朋友”的定義有關。在他們看來,“朋友”就是“游戲時的玩伴”。一旦游戲的地點或一起玩的伙伴變了,朋友也就變了。因此,你會經(jīng)常聽到他們這樣的話,“不要你再給他玩!”“我不喜歡和你玩!”“我才不要跟你玩呢!”,這些話感覺像是用否定的語言方式來強調(diào)誰是自己“一起玩的人”。在兩歲到兩歲半的時候。孩子們是因為成熟度不夠才不在一起玩,而現(xiàn)在,如果只有一個小孩孤單單地自己一個人玩,很可能是由于大家都在因為什么在排斥他。
一般情況下,老師或者家長是會出面阻止這種排斥行為的,比如可以通過做游戲的辦法把孩子們連在一起。如:讓被排斥的這個小朋友來扮演某種角色:“他現(xiàn)在是郵差,來給大家送信了!”“他來給大家送牛奶了,大家快來謝謝他。”“大家看,外婆來看大家了!”通過這種正確細心的引導,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團體中有人遭到排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千萬不要責備那些排斥他人的孩子,因為畢竟他也生活在這個團體里,誰都愿意受到團體的歡迎和接納。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原來對“東西”感興趣轉為了對“朋友”感興趣,或者說由“物”轉為“人”。所以,在因為玩具而發(fā)生爭執(zhí)和分歧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可以自己通過”等待”“輪流”或“代替物”來把問題解決掉。要注意的是,孩子對一種游戲漸漸失去興趣或感到無聊的時候,老師或者家長應該幫助他們一下。研究表明,三歲半的孩子對小朋友感興趣程度開始大于對老師或者大人感興趣的程度。
和兄弟姊妹的關系:化解沖突全靠父母
三歲的孩子一般對別人都很友善,對家里的哥哥姐姐是這樣,對外面的小朋友也一樣,他們都可以和別人和睦融洽地相處。過了半年之后,他們變得有些霸道,一般不會向人妥協(xié)。如果是與家里的兄弟姊妹相處,那就要根據(jù)實際的家庭狀況和孩子的個性而定了。
如果他是家中的獨子,享受慣了家人的呵護和寵愛,而在他三歲的時候,媽媽又生下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那他會對小娃娃相當排斥。他可能會說:“把小寶寶扔了”。當然也有個別的孩子,對小娃娃十分照顧和愛護。當然,這離不開大人的適當觀察和引導。媽媽應該密切注視他的行為舉動,免得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如果他情緒很好,那一般會跟家里的人融洽相處。但是如果情緒不好,你們之間就難免會發(fā)生一場戰(zhàn)爭了。
不管你的孩子幾歲,你對他的細心關注都是解決生活中諸多問題的關鍵。你要仔細觀察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小朋友之間最容易發(fā)生沖突,然后你要盡量減少沖突發(fā)生的頻率。你應該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有合適的方式發(fā)泄,讓他的情緒得到釋放和滿足。當然,這些需要你靈活掌握,合理運用,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如果你做得很好,相信他不會總吵架;不然的話,孩子吵架就成了家常便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