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是指兒童與之相處的具有相同認知能力的人,而同伴關系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生活并相互協(xié)作的關系,或者主要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在交往的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與成人交往,支配權主要在成人,幼兒基本處于被動狀態(tài),其順從性、服從性特別突出,對幼兒來說,那是成人的社會;而與同伴交往,大家年齡相近,興趣一致,沒有成人的壓力,支配權平等,有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幼兒可以充分表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積極而愉悅,對幼兒來說,這才是真正屬于他們的社會。
同伴交往是個體發(fā)展的一種心理需要,即使在嬰兒期,個體也總是在積極地尋找同齡玩伴,雖然仍要成人幫助,但已能自己主動提出要求或采取行動。到幼兒期,個體的獨立性加強,沒有成人的陪伴也能主動找同伴交往,而且與同伴交往的次數(shù)日益增多,與成人交往的次數(shù)卻日益減少。逐漸的,與同伴的交往多于與成人的交往,同伴交往對幼兒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那么,在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中,幼兒同伴交往又是怎樣發(fā)生的呢?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游戲中的同伴交往對幼兒有哪些影響呢?
一、 游戲中幼兒同伴交往的發(fā)生。
當我不再獨享。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同伴交往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中心”向“愿意共享”發(fā)展的過程!白晕抑行摹笔莻體發(fā)展在嬰幼兒階段的一種自然的心理特征,隨著個體的發(fā)展,這一心理特征會逐漸減弱或消失。現(xiàn)在的兒童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就讀幼兒園之前是家庭中眾多成人關懷、照顧的唯一對象,成人對孩子的愛只知奉獻,不索回報,這種單向的愛使有的孩子只知道享受,形成了眾人為我的“自我中心!碑斔麄儊淼接變簣@,沒有爸爸媽媽,沒有爺爺奶奶,老師不是獨獨寵愛我一個,還有許多陌生的小朋友。玩具再也不是我一個人玩,還有許多孩子要和自己一起分享;于是,交往就要發(fā)生了。
案例:小元清,三歲半。第一次活動,她緊緊抓住自己帶來的玩具,望一下同伴,又看一看自己的玩具,如果誰看著她,她就立刻抱緊玩具,并低下頭,有個孩子對她的玩具很有興趣,試著摸了一下,立刻被她把手拍開。第二、三次活動中,她的情緒有所放松,并能旁觀他人玩,偶爾的笑了。第四次活動,她帶了輛大斗車,看著一個小男孩玩小巧樂車,不一會,男孩主動與她交往:“來,開車!”并用手做開車動作。她蹲下去,笑瞇瞇的把車開過去,可當男孩一接手他的斗車,她的笑容沒有了,眼睛也紅了,并立即把斗車搶到手里。她不由自主地想要和同伴一起玩,可對斗車習慣性的占有,使她一下子脫離不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她以為自己失去了斗車,她不知道什么是共享。過了好一會,她也學男孩的樣子,獨自玩著車,男孩又主動和她交往:“我的車做你的大車。”說著把自己的車放到了斗車里,他倆對望笑了。最后,她的車到了男孩的手里,男孩的車到了她的手里。在此次活動中,我們看見,她已經(jīng)成功地嘗試了分享和輪換,感受到與同伴交往是愉快的。在以后的活動中,她不僅經(jīng)常和男孩玩,還和其他同伴交往,并建立了友愛。
分析: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方面,幼兒的內(nèi)心需要同伴與之玩耍,主動找同伴交往。另一方面,“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卻使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受挫,不斷產(chǎn)生矛盾,不斷產(chǎn)生矛盾,在一次次的矛盾和后果中,交往一次次地發(fā)生,幼兒漸漸體會到與同伴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并試著累積一些和同伴交往的經(jīng)驗和方法,從而促進新的交往的不斷產(chǎn)生。
二、影響幼兒同伴的因素
。ㄒ唬┩婢呤呛妹浇。
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在沒有玩具和材料的情況下,最常見的交往是爭執(zhí)、談話、一起唱歌。而當游戲中投入了玩具,幼兒則更多地因為材料和玩具而交往了,玩具是促進幼兒同伴交往的好媒介。在小班幼兒的游戲過程中,大多數(shù)幼兒出現(xiàn)交往時還是因為玩具的刺激和吸引。孩子們非常喜歡玩具,當他們發(fā)現(xiàn)同伴帶來的玩具很新奇,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和同伴說:“請你給我玩一玩好嗎?”“那你玩好了我再玩!”。也有的孩子對因為想占有同一個玩具而產(chǎn)生爭執(zhí),也有孩子學著自己協(xié)商,自己交流,兩人相互協(xié)調(diào)。
。ǘ┯變鹤陨硪蛩亍
在幼兒游戲的同伴交往中,有的孩子就比較受同伴歡迎,而有的孩子卻遭到了同伴的拒斥和忽視。兒童自身的社會行為特征、認知能力、身體特征、名字等因素也會影響兒童在游戲中的同伴交往。
1、行為特征是兒童社會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有的孩子能很好地進行同伴交往,受同伴的歡迎,是因為他們具有外向的、友好的人格特征,擅長雙向交往和群體交往,在活動中沒有明顯的攻擊行為,傾向于更多的親社會性,擅長體育、風趣。被拒斥的兒童在同伴交往中是比較笨拙的和不明智的,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許多攻擊性甚至是反社會能力,易產(chǎn)生攻擊和破壞性。被忽視的兒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行為是笨拙的:他們往往逃避雙向交往,而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更大的群體中。由于他們害羞,大多數(shù)都自己玩,在同伴評定維度上都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的積極性都比較差,容易導致同伴和教師對他們的行為視而不見。
2、幼兒的認知能力特別是解決社會問題的策略也影響著他們的同伴交往。不同社交地位的兒童在交往中顯示了不同的社會技能。受歡迎的兒童大都表現(xiàn)出對他人支持,愿意分享,能協(xié)調(diào)關系。
3、身體吸引力。在嬰兒時期,兒童就顯示出對身體外部特征的偏好。在幼兒時期偏好面部有吸引力的個體,他們期望有吸引力的同伴成為自己的好朋友,一項實驗表明:身體有吸引力是被同伴接納的有利因素,并且兒童總是對那些看來身體相貌好的兒童賦予積極的內(nèi)在品質(zhì),把漂亮和積極的社會行為相聯(lián)系起來。
。ㄈ┙處煹挠绊。
教師在幼兒的同伴交往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是教師對各個兒童的評價。米勒曾通過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對一個兒童特征和價值的認可程度會通過一種復雜的方式影響著其他學生對這個兒童的接納性,老師經(jīng)常表揚的孩子在同伴交往時就容易得到同伴的歡迎。同時,孩子剛剛由家庭來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同伴交往的經(jīng)驗比較缺乏,容易和同伴產(chǎn)生爭執(zhí)或不愿意和同伴交往。這就需要老師進行相應的引導,為他們創(chuàng)設各種交往的機會和空間,并需要對交往中的一些問題合理引導,幫助幼兒體驗與同伴交往的快樂,從而能更好的進行同伴交往。除以上所述,影響幼兒在游戲中同伴交往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家庭交往方式、兒童的年齡差距、性別等。
三、游戲中的同伴交往對幼兒的影響。
幼兒時期就是游戲的時期,游戲的形式給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自由的空間,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由交往,相互分享,相互學習,體驗快樂,從而得到共同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
。ㄒ唬└玫卮龠M幼兒的語言發(fā)展。
案例:在自由游戲的時候,小怡一邊吹著泡泡一邊對唐唐說:“我是小魚吹泡泡!碧铺瓶┛┑匦ζ饋恚骸拔沂求π反蹬菖!薄拔沂且粭l快樂的小魚。”小怡說!拔沂强鞓返捏π!碧铺菩χf。他們在歡笑聲中結(jié)束了語言游戲。。
分析:兒童象操縱物體一樣來操縱語言,把語音和詞句當作具有玩具和時刻伴隨的游戲。有人觀察了幼兒園的兒童,發(fā)現(xiàn)他們在游戲中的語言交往在同伴交往中占53%。兒童在相互的接觸中,產(chǎn)生了交流的迫切要求。游戲中,孩子們相互交往,產(chǎn)生了新的情景和需要,鍛煉和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語言是交流的最方便的工具。因為要和同伴交往,幼兒要使用和練習自我中心言語,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在同伴的反映中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更清楚的意識,并為社會性的語言交流提供了練習的機會。
。ǘ⿴椭變呵榫w情感良好發(fā)展。
沒有同伴的孩子常會產(chǎn)生消極情緒,長期沒有同伴,這種消極情緒會穩(wěn)定成一種不良自我感覺,將嚴重地阻礙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游戲中的同伴交往能使幼兒產(chǎn)生快樂的情緒,游戲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同伴又能為其創(chuàng)造快樂的因素;幼兒的建議被同伴采納;共同模仿成人活動的欲望得到滿足;一同建筑高樓獲得成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成人的阻攔的等等都能讓幼兒感到快樂和滿足?鞓肥莻體最基本的肯定情緒,快樂中包含力量和信心的體驗;快樂能感染周圍的人,吸引更多的同伴,營造更多的快樂,有助于幼兒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ㄈ┌l(fā)展社會交往能力
社會交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實際操作能力。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離不開成人的培養(yǎng),但主要還是幼兒平日親身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積累的結(jié)果,這種積累的過程是緩慢的,它主要通過同伴交往來實現(xiàn)。而游戲是幼兒的基本生活,游戲時,幼兒與同伴進行交往,他們良好的行為總是能促進其交往的成功,反過來,成功的交往又促進其良好的行為,并使之轉(zhuǎn)化為一些穩(wěn)定的交往技能。
案例:有個四歲的小男孩,聰明好動,看見同伴在一起做游戲玩地很開心,就前去觀看,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一把搶過來,問他為什么要搶別人的玩具,他很委屈:“我不是搶玩具,我想和他們一起玩!笨梢娝闹饔^意識知識想?yún)⑴c交往,行為上卻不知如何交往。一個偶然的機會,同伴用小汽車與他交換恐龍,他高興極了,因為他最喜歡小汽車,而且這個小小的交往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交往技能的啟示。從那以后,他不再去搶人家的玩具,卻學會了拿一件玩具去和同伴協(xié)商交換。除此,自我調(diào)探能力也是社會交往所具備的能力。一些游戲具有明顯的群體規(guī)則、活動秩序,幼兒通過彼此的觀察、模仿,自覺的接受和適應群體規(guī)則的約束。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是非觀得以初步形成,并能以此調(diào)控自身行為,自我調(diào)控能力由此得到發(fā)展。
四、結(jié)束語
游戲是兒童相互交往的媒介,讓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往,學會與同伴分享玩具,學會協(xié)商、輪換、相互謙讓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幫助幼兒更快樂地成長,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