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添加輔食之后就逐漸打開美食的大門啦,很多美味的食材可以搬上餐桌。很多寶媽都會研究各種菜譜給寶寶做美味的輔食。但是問題來了,鹽這種調味料要不要放,放多少才比較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漲知識吧。
▎嬰兒過量攝入鹽攝入鹽有何危害?
對于大人來說,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而針對嬰幼兒來說,他們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fā)育成熟,過量攝入鹽會增加腎臟負擔。
根據(jù)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不同年齡段,對于鹽的推薦量也不同。
6個月以內,每日鹽攝入量小于0.4g,多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攝入;
7~24月齡,每日鹽攝入量0.9g~1.8g;
2歲~4歲,每日鹽攝入量小于3g;
4歲~7歲,每日鹽攝入量小于4g;
7歲~65歲,每日鹽攝入量小于6g;
但是,很多人在給孩子添加鹽的時候還是存在很多誤區(qū)。
誤區(qū)1:按照推薦量添加鹽
有些家長按照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嚴格計算鹽的攝入量給孩子吃,但是這樣做也有不妥。為什么呢?因為寶媽們忽略了“隱形鹽”的存在。你造嗎?很多調味品,本身就自帶鹽的。比如雞精、生抽、老抽、豆瓣醬等,這些本身就含有很多鹽分。所以,在控制孩子每日攝鹽量時,還應考慮調味品及食物中的含鹽量。
誤區(qū)2:嘗起來不咸就是沒有鹽
有些食品吃起來沒有咸味,但是不代表就不含鹽。比如蛋糕、掛面、餅干,這類食品是含有鹽分的,只不過甜味大大掩蓋了咸味,這樣會令人誤以為是不含鹽的。因此,寶媽要多加注意,否則攝鹽量可能就超標了。
誤區(qū)3:不吃鹽孩子影響走路
這個是老一輩的說法,他們認為孩子需要吃鹽,不然以后身體軟,走路慢。其實,孩子走路的快慢跟吃不吃鹽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不同寶寶的發(fā)育情況不同,走路快慢也不同,鹽表示這個鍋它不背。
誤區(qū)4:不吃鹽容易得大脖子病
坊間還有一個傳言:不吃鹽容易得大脖子病。其實這個是在以前,一些缺乏碘的地方會通過吃鹽來補碘,預防大脖子病。于是大人會覺得,那小孩每次鹽就容易得大脖子病。根據(jù)《兒科學》提供的數(shù)據(jù),母乳里面碘含量大約是61ug/L,在6月齡之前,嬰兒通過攝取母乳/配方奶,是差不多能夠滿足自己的碘需求的。而6月齡之后,嬰兒的奶量逐漸下降,從奶里面獲得的碘量也會下降,這時候就需要注重膳食方面的碘攝入,比如多吃一些海產品,海帶紫菜蝦皮海魚之類的即可。
誤區(qū)5:天氣熱要喝些鹽水
暑假到了,天氣越來越熱,家長們會每天追著孩子喝水,還有一些家長甚至會讓孩子喝鹽水,認為這樣做更好。其實,寶寶補水,喝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而鹽水的濃度把控不好,容易造成孩子攝入鹽過量,甚至會導致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