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說:用手"鵝卵石、花生、和綠豆撿出來,放到三個碗里就可以了"
老師問:還有什么辦法?
亮亮說:先用篩子把最細的沙子篩下來了,剩下的就再撿出來就行了
老師又問:還有什么和他們不一樣的辦法?
冬冬說:我們?nèi)齻人合作,一個人撿鵝卵石、一個人撿花生、一個人撿綠豆,剩下的就是沙子了,
紅紅說:撿的辦法是好,可是綠豆也太小了,不好撿,會很慢,我們做兩個篩子,一個用沙網(wǎng),篩沙子,再把沙網(wǎng)的眼扣大一點點篩綠豆,這樣就更好了,
師:哪種辦法最方便、最快呢?有的說冬冬的辦法快,有的說紅紅的辦法快,孩子們討論的很熱烈,最后老師說你們分組實驗,用你們自己認為最快最方便的辦法來試試吧!
------當教師向幼兒提出開放性問題時,會刺激幼兒自己產(chǎn)生具有新意的問題,從而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而教師也能從幼兒的回答和提問中了解幼兒當前的知識經(jīng)驗水平狀況。
6、積極有效的追問
"追問",顧名思義就是追根究底的問原因、問下落。教師的"追問",往往是要了解幼兒"為什么會這樣的想?"、"為什么會這么說?"、"為什么會這么做?"換句話說,也就是教師想通過提問,來了解幼兒所思所想而采用的手段。
案例:在"神奇的水柱"科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粗細不同,水的水位相同,小孔的高度相同的兩個瓶子,分別標號為1號瓶和5號瓶。
教師提問:"你認為哪個瓶子上的小孔噴出的水遠?"
幼兒回答:"我認為1號噴得遠!"
幼兒回答:"我認為5號噴得遠!"
此時教師及時追問:"你為什么認為1號噴得遠!" "你為什么認為5號噴得遠!"
幼兒回答:"因為1號瓶子粗,所以我覺得他會噴得遠。"
幼兒回答:"因為小孔的高度一樣,5號瓶細所以我認為它噴得遠!"
通過教師的"追問",某一個孩子思考問題的邏輯想法就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不僅使教師了解了孩子的思維過程,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了"傾聽、理解他人想法"、"發(fā)現(xiàn)他人問題"、"同伴互相質疑"等師生、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在下一步的活動中,有助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發(fā)更加廣闊的探索思路。
總之,教師對幼兒的提問應遵循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應盡量避免向幼兒提出指向明確或有鮮明傾向性的問題。因為幼兒往往會揣摩教師意圖作答,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形成一種依賴教師暗示的不良思維習慣,遇到問題并不作積極思考,而是猜測"老師想我怎么答"、"怎么答老師才會喜歡";此外教師也應盡量不向幼兒提出只有兩種選擇答案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等等,這種二者必選其一的問題限制了幼兒的思考,長此下去,幼兒原來活躍發(fā)散的思維難免會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化巢臼之中。
。ㄈ┻\用多種方法、途徑、手段,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
1、為每個幼兒提供真正的探究機會。
在科學活動中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尊重支持的環(huán)境,給每個幼兒真正探索的機會,以保證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與材料相互作用的機會;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活動在前,討論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的原則,先讓幼兒自己去探索、觀察、動腦、動手,教師不急于告訴方法、答案,例如:科學活動《有趣的聲音》活動,首先讓幼兒用手觸摸感知物體,幫助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不同物體的感覺。讓孩子自己探索材料,自己發(fā)現(xiàn),在幼兒充分活動獨立思考后,再由教師給予歸納、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