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天線寶貝!”“我要吃肯德基!”寶貝任性地喊著“我要……”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倒地撒潑,揮胳膊蹬腿地哭鬧,大有不滿足要求誓不罷休的架勢。寶貝任性的習慣究竟是怎樣養(yǎng)成的?其實,有時是緣于養(yǎng)育上的“媽咪錯誤”——
媽咪錯誤1 “不行”可以是“可能不行”甚至“行”
寶貝為什么會不停地提出要糖果、要好吃的東西、要父母只注意他一個人、要新玩具、要再聽一個故事等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大發(fā)脾氣呢?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已經(jīng)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時候,父母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僅是“可能不行”,而且這種“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轉(zhuǎn)換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寶貝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會放棄原則“給、給、給”。在這樣的環(huán)境刺激下,逐漸掌握了拼命哭鬧這個控制父母的屢試屢爽的絕招,養(yǎng)成任性的壞毛病。
給父母的貼心建議:
* 一旦已經(jīng)給了寶貝“不行”的答案,就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如果總是在第一家商店里拒絕了寶貝想要買新玩具的要求,但在第二家商店就因經(jīng)不住糾纏而答應他的要求,那么,媽咪的做法無疑就是在強化寶貝“要、要、要”的行為,并堅定了他耍賴的信心。
* 不要無論寶貝的什么要求都無條件地拒絕。如果寶貝的要求合理,你又能夠辦得到,那就應該答應他的要求。不加區(qū)別地一味拒絕寶貝,或者為了逗寶貝玩故意不答應他的要求,而事后又滿足,這種做法和一味遷就一樣,都會滋長寶貝任性的習慣。
媽咪錯誤2 “黑臉”、“白臉”齊齊上陣
如果家庭成員在寶貝面前扮演態(tài)度完全不同的角色,那就會給寶貝一種暗示:即便爸爸不答應我的要求,媽媽也會答應我的要求,即便爸爸媽媽都不答應我的要求,總會有人答應我的要求。因此,面對寶貝的“要!要!要!”家人一定要態(tài)度一致,不能讓聰明的寶貝鉆了空子。
給父母的貼心建議:
* 家庭成員一定要統(tǒng)一口徑。家里所有的人,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咪甚至保姆都必須保持一致。當寶貝鬧著要糖吃遭到媽咪拒絕的時候,沒有比爺爺說一句“你就讓孩子吃塊糖吧”更能促使他大發(fā)脾氣的做法了。因此,家庭成員的要求一致才能避免寶貝的任性行為滋長。如果有人不愿意或做不到這一點,最好讓他們和寶貝分開一段時間。
媽咪錯誤3 用“給!給!給!”來彌補親子時間的不足
如果父母總是用送給寶貝禮物的方式,作為不能經(jīng)常同寶貝在一起的補償,或習慣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寶貝的歉意和喜愛,那么,寶貝很快就會養(yǎng)成不把向父母要東西或提條件當回事的習慣。
給父母的貼心建議:
* 與其靠不斷地給寶貝禮物來彌補不能經(jīng)常跟他在一起的缺憾,不如盡可能多抽點時間陪伴寶貝一同玩耍。畢竟,禮物遠遠不能代替親子之情,更何況陪伴寶貝的時間不一定要很長,每天下班后少上一會兒網(wǎng),少看一會兒電視節(jié)目,或者少參加一次不是那么必要的聚會,你就可以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寶貝。
* 最好每天定出專門陪寶貝的固定時間,如睡覺前給寶貝講講故事,和寶貝一起做一會兒游戲,甚至僅是漫無邊際地閑談一會兒,都可以讓寶貝意識到父母深切的愛。以這樣的方式來彌補不能經(jīng)常與寶貝在一起的缺憾,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而且也能促使寶貝認識到自己只有表現(xiàn)良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而任性的哭鬧行為并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這樣,寶貝就會盡量去往好表現(xiàn),并逐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