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目前城市家庭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這些獨生子女,缺乏天然的玩伴——兄弟姐妹。對于他們來說,只有父母這樣的成人做伴是不行的。哈洛博士在對小猴子的隔離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早期生活中沒有與同伴交往經(jīng)驗的猴子,其交往的能力、智力發(fā)展都落后于普通猴子。幼兒在其成長過程中,也有相似之處,如果長期地讓孩子在與他人(尤其是同伴)很少接觸的環(huán)境里生活,其情緒、性格、交往技能及智力的形成,均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1歲前孩子的交往對象,主要是父母和周圍成人;當他能走會說后,交往范圍擴大了。他開始對小伙伴感興趣,往往見了別的孩子就表現(xiàn)得很高興,跑過去摸摸、拉拉人家,或彼此相視而笑,叫他“妹妹”、“娃娃”……在成人引導下,兩個1~2歲的孩子就表現(xiàn)得很高興地在一起玩片刻了。
孩子在一起玩時,一般是各干各的,看似互不相干,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在有小伙伴在場與否,對孩子玩耍的興趣,效果卻并不一樣。
有的研究認為,有小伙伴在場時,小兒能用一個玩具作出更多的游戲動作,玩的時間也更長。在你的孩子與別的孩子在一塊玩的過程中,他開始意識到同伴的存在,學習與別的孩子初步的協(xié)調;同時他也觀察、學習小伙伴的玩法。當然,有時免不了會出現(xiàn)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小兒還分不清“你的”和“我的”,還沒有形成“所有權”概念。在他心目中,從別人手中取得玩具,與從玩具架上去拿玩具,沒有什么區(qū)別。為了防止不愉快,最好給每個小兒一件東西,或教他用自己手中的玩具跟別人換。如果你的孩子表現(xiàn)得太好強,總是搶小伙伴的玩具,你可以讓他與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這樣,他能會收斂一些,學習控制自己的愿望、行為。這是小兒學習成功交往的開端。
對于1、2歲小兒來說,不愿把手中東西送給別人,是正常現(xiàn)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你要在他與小伙伴游戲過程中,教他逐漸懂得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并體會到這樣做而獲得贊賞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