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行為目標是以兒童具體的、可被觀察的行為表述的課程目標,它指向的是實施課程以后在兒童身上所發(fā)生的行為變化。行為目標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
6.鷹架教學是維果茨基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是指為兒童提供教學,并逐步轉化為提供外部支持的過程。有效的"鷹架教學"必須發(fā)生在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即獨立行為水平和幫助行為水平之間。
7.多元文化課程又稱反偏見課程,這種課程以讓兒童參與多元文化社會為出發(fā)點,為兒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會中能有效活動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8. 單元教學是從能引起兒童興趣的專題或概念發(fā)展出單元,設計教育活動時將兒童發(fā)展的各個方面或者各個學科綜合到單元之中,并在一段時間內圍繞這個單元組織教育活動的課程形式。
9. 行為課程 張雪門依據(jù)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 的理論和陶行知的" 知行合一" 思想, 創(chuàng)編了行為課程。
行為課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生活經驗,課程內容直接來源于兒童直接的活動,課程實施強調兒童通過行為進行學習,課程形式主要為兒童圍繞單元主題進行的活動。
10. 一元化課程是一種"主流中心的課程",是一種以占主導地位的民族的文化、歷史、立場和經驗為中心而設置的課程。
11.五指活動課程是陳鶴琴創(chuàng)編的。陳鶴琴打破了按學科編制幼兒園課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形成了他所謂的五指活動: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語文活動。陳鶴琴以5個連為一體的手指比喻課程內容的五個方面,雖有區(qū)分,卻是整體的、連通的,以此說明他所謂的五指活動課程的特征。
12. 勃朗芬布倫納所謂的小系統(tǒng)是指發(fā)展著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質特征的情景中所體驗到的活動、角色和人際關系的一種樣式。
13. 目標模式是以對社會有實用價值的目標作為課程開發(fā)的基礎和核心,并在此基礎上選擇、組織和評價學習經驗的課程編制模式。
14.生成性目標是在教育過程中生成的課程目標。生成性目標取向追求的是"實踐理性",強調在兒童、教師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產生課程的目標。
15.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 旨在通過對課程發(fā)展過程中所獲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斷,調整和改進課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課程更為完善。
16. 幼兒園學科( 領域) 課程就是將幼兒園課程分為若干學科( 領域) ,以學科或領域為單位組織和實施教育的課程。
17.幼兒園綜合性課程就是將幼兒園課程的各種因素綜合化的課程。課程的綜合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通過學科領域的綜合、發(fā)展方面的綜合、專題的綜合、主題的綜合、通過幼兒園環(huán)境的綜合等。
18.課程編制的過程模式反對用預先確定的目標,尤其是行為目標來規(guī)定課程的進展和結果。該模式把課程設計看成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它是主張應關注具有內在價值的課程內容及兒童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課程設計模式。
19.總結性評價是一種結果評價,旨在對課程實施以后所獲得的效果進行評價,以驗證課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廣價值。
20.課程的全納化即課程服務于所有的兒童,包括一般兒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這也是西方早期兒童教育課程的一個發(fā)展趨勢。其目標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所有兒童和成人都能夠學習并體會自己價值的全納社會,使所有兒童確信自己會獲得成功。
21.幼兒園課程評價是針對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和組成成分,分析和判斷幼兒園課程的價值的過程,即評估由于幼兒園課程的影響所引起的變化的數(shù)量和程度。
22.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由教師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活動,教學由教師立足于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來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教學更多強調的是教師的作用,強調的是教學的"結果"。
23.日常生活活動指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以外的、幼兒在園的其它活動,包括幼兒入園、進餐、喝水、盥洗、入廁、睡眠、起床、離園等與日常生活直接關聯(lián)、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動。
24.分科課程又稱科目課程,指的是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科學發(fā)展水平,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適合一定年齡階段兒童的發(fā)展水平的知識,組成教學科目。分科課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學知識的邏輯順序加以編排,注重兒童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25.直線式組織指將課程內容組織成一條在邏輯上前后聯(lián)系的直線,使前后內容互不重復;26.螺旋式組織指在不同的階段,課程內容會重復出現(xiàn),但是這些重復出現(xiàn)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加強。
三、簡答題1.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有哪三種取向?這三種取向會如何影響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
(1)課程內容即教材。這種取向將課程內容作為是預設的的知識和技能。
持這種取向,在選擇幼兒園課程內容時會注重內容的基礎性和系統(tǒng)性。
(2) 課程內容即學習活動。這種取向把其關注點放在兒童做些什么方面, 強調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強調兒童在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持這種取向,在選擇幼兒園課程內容時,會注重設計和安排大量的兒童主動參與的活動,會注重使課程內容貼近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