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威廉·杰姆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處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孩子也一樣,因此,不管孩子是物質分享還是精神分享,當它一旦有了分享行為,就應當及時給予他們適當的肯定,及時用鼓勵、贊賞、獎勵向幼兒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等方式的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加強幼兒與別人分享就得到老師的肯定而帶來快樂和滿足,讓他們的分享行為得到及時強化。
3、陳鶴琴的"教育思想"陳鶴琴說:"活教育的教育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什么原則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活教育"的教學不重視班級授課制,而重視室外活動,著重于生活的體驗,以實物為研究對象,以書籍為輔佐的參考。即注重直接經驗,不重視間接知識。"活教育"把直接經驗當作為人們進步的最大動力。所以"活教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實驗觀察,第二是閱讀參考,第三是發(fā)表創(chuàng)作,第四是批評研討。
陳鶴琴還詳細闡釋了"活教育"的原則,他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fā)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積極地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等等。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
教師的責任是:引發(fā)、供給、指導、欣賞。
4、陶行知的"幼兒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為了使幼兒真正認識到和理解到"分享"的意義,在每天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老師都有意識地選擇教育內容與目標相對應、相匹配的一些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分享的快樂,知道分享的意義。
。ㄈ┪覀儗τ變簣@一日活動相關研究的解讀下面就有兩組現象的描述:
現象描述一:在我見習的時候,一次聽小班上體育課時,上課期間老師拿著皮球問:"球怎樣玩?"幼兒回答說:"輪著玩。"老師問:"怎么輪著玩?"大多數的幼兒回答:"我玩完了他玩。"等玩具出現時,95%以上的幼兒就搶著先玩,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表現出獨霸意識。
現象描述二:一天下午吃蘋果,在無意的觀察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到蘋果盤前,拿蘋果時都是仔細端詳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蘋果,而只有個別不愛吃蘋果的孩子拿了小的。
通過這兩件事的表現,我發(fā)現孩子的分享意識還不明顯,甚至沒有與人分享的觀念,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問題,還取決于孩子的家庭因素物質因素、策略問題。而新《綱要》把讓孩子學習分享明確列入社會領域的教育內容中。從幼兒的長遠發(fā)展來看,一個能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同別人分享自己東西的人,才是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為社會所需要的人。而影響分享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環(huán)境因素近年來,家庭居室獨門獨戶化,為幼兒"獨占"、"獨享"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成為家庭的"核心",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謙讓友愛的經驗。家庭環(huán)境的獨立化、小型化和家長的不良教養(yǎng)態(tài)度,對孩子的分享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物質因素除了家庭環(huán)境以外,有部分原因是由物質本身造成的。有時我們會發(fā)現,孩子表現得非常小氣,不愿與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擁有的東西太少了,或者是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還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為太珍惜自己的東西,怕別人弄壞他的玩具。
(3)幼兒自身的心里因素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換時發(fā)生爭吵,往往是因為不懂得恰當的商議、溝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愿意和少數特定的人分享。還有些幼兒即使已有了分享與謙讓的意識,但在用行動表達時卻截然相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品德發(fā)展中出現了言行不一致的現象,要將分享轉化為自覺的行動,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分享能力。
研究目標、內容、過程和方法(一)研究目標本課題通過觀察分析中班幼兒分享意識的現狀,通過一日活動中學會關心他人,與他人分享物品、情感體驗等,總結引導教育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ǘ┭芯績热1、對中班幼兒的分享行為及教師指導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造成幼兒現狀的根本原因。
2、探索在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良好分享意識的方法。
3、總結并提煉如何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分享意識的指導策略。
4、探索并形成一套具體的中班幼兒分享意識養(yǎng)成的方法集錦。
。ㄈ┭芯窟^程與步驟表1研究階段計劃表研究階段時間主要內容詳細任務第一階段2012.9-2012.11理論研究和前期準備1、使用情報搜集法調查分析我園中班幼兒分享意識的現狀與問題等進行綜述,確定研究方案;2、動員班組成員參與、知曉課題,學習相關理論,了解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確定相關負責人;3、完善研究計劃、開題報告設計,請園科研室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