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順序性 B.連續(xù)性
C.整合性 D.科學性
5.幼兒園課程組織的( )原則,指的是要把課程組織成教師主動引導的、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教學過程。
A.整體性原則 B.生活化原則
C.主體性原則 D.科學性原則
6.( )比較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有利于幼兒的主動學習。
A.間接教學 B.直接教學
C.分組教學 D.個別教學
7.在課程運作過程中進行的,用以診斷課程,為使課程調整和改進得更為合理、完善提供信息的評價是:( )。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終結性評價
8.由于目標模式有一種明顯地把學?醋鞴S,把學生看作是原料,把教育過程看作是輸入--產出過程的傾向,所以人們又把課程設計的目標模式稱為( )。
A.工廠模式 B.工學模式
C.過程模式 D.產品模式
9.( )敏感期:1~4歲,似乎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沖動驅使幼兒去不斷重復同樣的動作,目的在于充分掌握自己的肌體控制。
A.語言發(fā)展 B.感覺發(fā)展
C.秩序感發(fā)展 D.肢體協(xié)調發(fā)展
10.蒙臺梭利認為,每一種教具只訓練一種感知能力,以排除其它感覺的干擾,以使相應的感官以最大的敏銳度去感知刺激,得到純正、清晰的感覺。這是蒙臺梭利教具的( )特點。
A.教具的孤立性 B.操作的順序性
C.工作的趣味性 D.教育的自動性
11.五指活動課程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蒙臺梭利 B.陳鶴琴
C.杜威 D.維果茨基
12.運用( ),教師不僅向幼兒提出任務,而且要用直觀法或口授法給他以動作示范,并盡量使幼兒在練習過程中能掌握這些動作,逐漸形成技能技巧。
A.間接影響法 B.直接影響法
C.問題法 D.游戲法
13.作為凱米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的群體討論,其基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幼兒與組內其他幼兒的( )。
A.規(guī)則意識 B.邏輯因果關系
C.社會適應性 D.共同感
14.單元主題活動強調:幼兒生活中的世界是以( )為本位的。
A.抽象的"自然事物" B.抽象的"學科知識"
C.具體的"自然事物" D.具體的"學科知識"
15.活動區(qū)的活動多為幼兒的( ),這樣就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幼兒的個別化的需要。
A.自選活動 B.自主活動
C.小組活動 D.集體活動
歷年幼兒教育學真題選擇題匯集3
1.目前我國學校教育中的綜合課程本質上還是屬于( )。
A.活動課程 B.學科課程 C.懸缺課程 D. 隱性課程
2.幼兒園課程是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目標的( )。
A.計劃 B.內容 C.手段 D.方法
3.項目活動實際展開時,主題網(wǎng)應該( )。
A.由教師操縱 B.由幼兒決定 C.固定不變 D.適時調整
4.課程內容難度水平處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說明課程內容的選擇符合( )。
A.目的性原則 B.興趣性原則 C.發(fā)展適宜性原則 D.價值性原則
5.課程評價中評價兒童是為了( )。
A.鑒別兒童 B.檢核課程 C.評定教師 D.制定評價標準
6.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秩序感發(fā)展的高峰期大致在( )。
A.1歲左右 B.2歲左右 C.3歲左右 D.4歲左右
7.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
A."做" B."做和學" C."教和學" D."教和做"
8.在學前知識系統(tǒng)教學理論中,專門組織的集體教學形式被稱為( )。
A.上課 B.學習 C.作業(yè) D.練習
1.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幼兒園課程的主要形式應該是( )
A.活動課程 B.懸缺課程
C.隱性課程 D.學科課程
2.顯性課程常規(guī)存在的形式是( )
A.校園建筑 B.學校管理制度
C.學校各種課程 D.師生關系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幼兒園課程性質的是( )
A.基礎性 B.系統(tǒng)性
C.非義務性 D.適宜發(fā)展性
4."以兒童為中心"來組織課程內容,其典型的課程形式是( )
A.活動課程 B.核心課程
C.分科課程 D.廣域課程
5.在下列各項中,處于課程核心位置,既是課程設計的起點也是課程評價標準的是( )
A.課程目標 B.課程內容
C.課程組織 D.課程模式
6.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感覺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是( )
A.3~4歲 B.3~5歲
C.3~6歲 D.3~7歲
7.維果茨基認為,3~7歲兒童的教學屬于何種教學?( )
A."自發(fā)型" B."反應型"
C."自發(fā)-反應型" D."反應-自發(fā)型"
8.瑞吉歐在教學方面的突出特點是( )
A.合作研究 B.檔案支持
C.圖像語言 D.集體工作
歷年幼兒教育學真題選擇題匯集4
1.以影響學生的方式為標準可將課程分為( )。
A.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 B.理想課程和現(xiàn)實課程
C.認知性課程和情意性課程 D.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