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是一種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的過程。要進行探索,首先需要有問題、有疑問,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思考,進而想方設法利用各種途徑、手段尋找答案,完成探索。但是,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內(nèi)在的思維往往在具體的一言一行上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他們的探索行為。那么,如何來分析并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使他們的探索更富有價值呢?我結合我的一些案例來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一、 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確定探索方向。
實錄:午間散步時,幼兒園的草坪上飛來了幾只小鳥唧唧喳喳叫得正歡。小朋友們立即對鳥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它們?yōu)槭裁匆校?rdquo;“它們在找東西吃。”“它們在找朋友。”“它們的羽毛多漂亮呀”……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立刻意識到進行鳥類問題的探索研究,是符合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是能讓他們獲得有關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以及相應的動物知識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話題。于是我就引導他們:“鳥有哪些本領?它為什么會飛?”“鳥在找什么東西吃?”……在孩子們一陣熱烈的討論后,“鳥”這一主題活動就誕生了。
在研究“鳥”的過程中,我制定的即時目標是:了解鳥的生活習性、鳥的本領以及如何保護鳥?墒,在孩子們收集資料、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一些特別的鳥類非常感興趣,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最小的鳥,并且對“鳥是不是都會飛”的問題爭論不休。為此,我們?yōu)楹⒆觽冋襾砹烁鞣N有關鳥的書籍和錄象,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這些問題,同時也在原來的目標基礎上調(diào)整、增加了這些即時目標。
當幼兒對某些事物非常著迷時,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需要,提供探索的機會。因為幼兒被自己的問題推動和激發(fā)時,能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聆聽幼兒的聲音和觀察幼兒的行為是教師了解幼兒的重要途徑,因為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都隱含于其中。通過觀察幼兒的言行,可以推測幼兒的思維方式或過程,預測幼兒正在進行的探索活動可能發(fā)展的方向。所以,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點和有價值的活動,滿足幼兒即時生成的興趣和需要,來及時調(diào)整目標,促進主題生成,確定探索方向。如在實錄中,當幼兒對小鳥產(chǎn)生興趣時,教師就立即將他們的興趣與幼兒發(fā)展的長遠目標建立起聯(lián)系,然后根據(jù)幼兒當時的興趣,引出“鳥有哪些本領?它為什么會飛?等問題,引起幼兒的進一步討論,從而產(chǎn)生了“鳥”的主題。同時,教師又根據(jù)孩子在探索中的新的興趣點確立了新的探索方向,從而滿足了幼兒進一步探索的需要。
二、 分析幼兒的所思所想,支持探索行為。
實錄:在《中國人上天了》主題開展過程中,我們鼓勵幼兒把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把新的發(fā)現(xiàn)講出來。趙志豪在介紹他的發(fā)現(xiàn)“我知道飛船是怎么落下來的,要打開降落傘返回艙才能落下來”時,胡陳超馬上提出了他的疑惑:“為什么要有降落傘返回艙才能落下來?”當天晚上,趙志豪回家就問了爸爸。第二天就來介紹:“用了降落傘飛船可以慢慢地落下來,返回艙不會壞,人也不會死了。”還有姜銘潔小朋友也帶來了他爸爸畫的一張生動形象的圖解,她用自己的話解釋了胡陳超的問題:“用了降落傘飛船可以慢慢地落下來,也不會很重地落到地上,飛船就不會壞了。”另外,其他很多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新的問題:
胡陳超:科學家怎么在太空上作實驗的?
田丹:為什么太空里的紙會飛起來?
趙志豪:如果太空人擦沐浴露時泡沫飄起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