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增加機會,培養(yǎng)合作交往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社會交往往往是大量的、真實的、自然的,也是我們應(yīng)及時把握的極佳的教育契機。在每天晨間鍛煉后,我們?yōu)橛變喊才?-10分鐘的自由交談時間來通報自已在家里聽到的新聞,介紹自已感到最高興的事情,暢談晨間活動的體會,開展熱點問題的討論,進述有趣的動畫片等等。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在自由活動時間我們還組織開展玩具展覽,讓幼兒自帶玩具來園,做好標記。先讓幼兒介紹玩具的名稱、玩法,然后與同伴共同演示玩具。接著讓幼兒選擇玩具自由活動;顒又,仔細觀察幼兒積極交往行為,讓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一起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該怎么辦?”“你想玩別人的玩具應(yīng)該怎么說?”等話題,讓幼兒說說自已的想法,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如要愛護玩具,不能搶奪、搗亂等;顒咏Y(jié)束后,讓幼兒講講自已活動的感受,“你和誰一起玩?”“你覺得大家一起玩怎么樣”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交流情感,共同分享快樂,強化幼兒已形成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平時要做個有心人,留意孩子在生活中的交往行為、交往水平,適當?shù)刈饕恍┙煌寄芗记、態(tài)度行為方面的指點、幫助,讓孩子學會協(xié)商,學會謙讓、分享,讓孩子懂得寬容,具有同情心,如讓孩子學習說:“我們一起玩積木吧”,教育孩子學會問:“能把你的玩具借給我玩嗎?”:“讓我?guī)椭恪?rdquo;……使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節(jié)日活動正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愉快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時機。如在“慶三八與媽媽同樂”的活動中,為了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我讓大班和小班或中班和小班小朋友一起開聯(lián)歡會。從排練節(jié)目到布置會場,我都讓兩個班的幼兒一起參與,如共同制作小掛件和小飾物,合作完成瓷磚壁畫,共同排練《我的好媽媽》、《夸媽媽》等歌舞表演。老師們還有意識地設(shè)計了各種需要兩個班幼兒合作的內(nèi)容,如讓小班幼兒找一位哥哥姐姐一起唱首歌給媽媽聽,找一位姐姐一起把禮物送給媽媽等;大班幼兒的活動則以幫助小班幼兒為主,如“請你幫助小弟弟把紅花戴到媽媽身上”等。不同年齡班的孩子在一起活動,使他們感到特別有趣,孩子們既享受到了節(jié)日的快樂,又體驗到了交往的樂趣。又如在慶祝“六一”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體驗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我們精心設(shè)計了“大帶小”的“自助餐廳”活動。活動前,先為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讓大班哥哥姐組和弟弟妹妹一起設(shè)計并繪制餐廳標志、服務(wù)員的帽子和圍裙、餐券等。節(jié)日那天,除了部分幼兒擔任餐廳服務(wù)員之外,其余的大班幼兒各帶一個中班或小班幼兒到每個小餐廳去用餐,他們一方面要幫助和照顧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要督促弟弟妹妹清楚地向服務(wù)員說明自已所需的東西,如“請給我一份營養(yǎng)飯”等。這一活動使幼兒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與不同的交往對象進行交往,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幼兒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是一個競爭和合作的社會,“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 這種社會教育觀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課題之一。而提高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可以達到目的的,這也需要老師、家長們做個有心人,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