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當我們舍不得讓孩子受這個苦那個苦,如開車送上學等,誰知道,這在以后,孩子會失去多少難以學到的東西呢。沒有人在孩子的未來可以幫他,只有他自己。所以,有遠見的富人,只把很小的一部分財產留給后代,就是要讓他們明白,唯有他們自己努力,才能活的更好,否則,富余的財富,讓他們失去創(chuàng)造力,后代的后代也更難以保持家族的優(yōu)勢地位。
23、鲇魚效應:培養(yǎng)孩子競爭意識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達海岸都已經死了。但有一條漁船總能帶著活魚上岸,活魚比死魚可是貴上好幾倍呢。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漁人在這船的魚槽里放進了鲇魚,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鲇魚出于天性不斷追逐沙丁魚,在鲇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流動國,激發(fā)了其內部潛能,從而活了下來。
這就是“鲇魚效應”,它告訴我們,競爭可以激發(fā)人的內部潛能。在孩子教育上,給他們競爭的舞臺,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讓他們以后更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保護反而適得其反,動物園里的老虎,看來起像貓,就是缺少競爭。
24、刻板效應:對孩子的偏見
有些父母,總是記著孩子的“不是”與“錯誤”,對孩子已經形成一種不成才的刻板印象,當孩子進步后,還是以原來的語言去評價他,這就傷了孩子的自尊,也影響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有人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眾人回答:
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位小孩,急促地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
請問: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被調查的100人中,只有兩人答對。調查者后來向一個三口之家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了出來:“局長是個女的。”
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答不對這個簡單問題呢。這就是“刻板效應”,也叫“定勢效應”,即依照自己固有的看法,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去推想,所以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沒這方面的經驗,因而一下子就能答對答案。
蘇東坡有次看佛印,看到他坐著,就說:你看起來是坨屎;佛印看他是站著的說:你看來是一座佛。蘇東坡大笑而去,回家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笑道:你以為你得了便宜,其實你心中想著屎就會說是屎,他心中想著佛就是佛。
不要讓自己的刻板,印記孩子的進步。要對他的進步看在眼里,放在心中,還要及時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