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現(xiàn)場一:
廈門的一個朋友在公司招聘時遇到這么一件事:他們公司正在招聘程序員,應聘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丁小軍(化名),22歲,某名牌大學畢業(yè)生。條件不錯,于是朋友通知他來面試。沒想到,他面試的時候居然是媽媽帶過來的。朋友微笑著招呼她:“阿姨,我們要面試了,請您到一旁稍候,好嗎?”丁媽媽卻一直笑著說:“沒關系沒關系。”就是坐在兒子旁邊,不肯動。朋友只好硬著頭皮開始面試。面試中,有些問題小丁很快就回答了,有些要稍微思考下,就在這思考的過程中,丁媽媽就插嘴說:“我家小軍從小就很乖很聽話……我家小軍在學校老師都表揚……我家之前去了某家公司面試,對方很欣賞……我家小軍……”
最后,朋友錄用了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yè)生。他說,連面試都離不開媽媽,一點獨立性自主性都沒有,這樣的人怎么能用呢?
生活現(xiàn)場二:
這是廣東衛(wèi)視《對話前沿》節(jié)目播出的一個真實故事。節(jié)目中,母親一臉痛苦,一臉無奈,一臉的落寂,一臉的母愛難遣——為了離家出走而不肯歸家的17歲的兒子。面對無數(shù)的觀眾,母親哭訴她施與“母愛”的驚天“壯舉”。兒子自小就被母愛和父愛寵溺著,孩提時就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他們每天都要給兒子金額不等的零花錢,但有一天兒子不再滿足于他們所給予的三元五元,而是獅子大開口,全然不顧家里的財力和生活狀況。作為母親,仿佛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才是真愛孩子的母親,到少在她的心中是這么認為的。哪怕是去借、去賣血,她都要滿足孩子的愿望。兒子讀初中時,父母親至少為他賣過10次血。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每次兒子找他們要錢都是理直氣壯,不給就罵就搶,母親只是在一旁靜靜地流淚。
后來,兒子已經(jīng)膨脹了的欲望的溝壑實在難以填平,母親就外出打工。掙來的血汗錢都一分不落地寄給了兒子?删瓦@樣,仍不能滿足兒子叛逆的欲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兒子為了“闖社會”竟毫不心疼地先后花去了家里多達11萬的錢財而一無所獲,并且離家出走不肯歸家。母親的心碎了,她只有借助電波呼喚愛兒回家。
專家解析:
上面的兩個事例,向我們展示了兩種毫無原則的母愛,一種是包辦型的,一種是放任型的。
包辦型的母親認為愛孩子就是不要讓孩子受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能幫孩子做的都幫他做。小到日常生活,早上起床,母親會幫他穿衣服鞋襪,擠好牙膏,打好洗臉水,早餐更是不用說了,幾乎一周7天不重樣,然后準備書包,送到教室門口;晚上睡覺,幫他洗臉、洗腳,幫他脫衣,幫他蓋被子……大到孩子找工作,母親會幫他準備簡歷,替他打電話,陪他面試……這樣的母愛,幾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不會遭到拒絕,而任何行為也都會得到母親的理解和寬容。而孩子看似不用受苦,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但一旦讓他們獨自面對生活,面對競爭,他們就會束手無策,驚慌失措。
放任型的母親,對孩子放任自流,無限度無原則地滿足其需求,認為孩子的要求不管是不是對的,做父母的都應該滿足,這才是愛。事實上,這是一種溺愛,是母愛的泛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毀滅。溺愛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驕傲、自私、任性、缺乏獨立性和主動性,動手能力差,而且遇事應變能力也差。就像那位打工、賣血給兒子錢的母親,不去管兒子要錢是做什么,只要兒子開了口,不管自己有沒有都想方設法去滿足兒子的要求,而從來不去想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
這兩種類型的母愛,都是一種毫無原則的愛,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楊瀾曾回憶說,她小的時候父母就讓她獨自騎車上學放學,還要買菜做飯換煤球,既培養(yǎng)了她的生存技能,又養(yǎng)成了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讓她后來能從容面對人生的坎坷和挫折。所以,愛孩子,就應該放手讓他自己成長,讓他去經(jīng)歷他人生中應該經(jīng)歷的挫折和困難,只有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起來,他的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