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在“改革”的過程中,小孩子一可感到自己的錢財來之不易,二可感到這錢確是自己的,大凡是人,對來之不易的私產都是會倍加珍惜的,這錢就不會輕易亂花了。如果有一天,你與孩子一起去逛街,臨行可對孩子說:“各人帶好各人的錢呵!边@時,你用眼瞟瞟孩子,那樣子可吝嗇了:小心的打開自己的錢袋,權衡再三,多帶些呢,還是少帶些呢?最后一定會是少帶的,或者干脆一文不帶了,再也不會象先前那樣,花起“公家”的錢獅子大開口。你看,節(jié)儉的習氣全靠了“私有制”來養(yǎng)成,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漸漸學會如何打理自己的錢財了。
走在街上,因為孩子“自己有錢”,看到好吃的、好玩的,買不買全是自己來做主,不會再纏著大人要錢買物了-不花就省下,花光了就干瞪眼(滲透了花錢要有預算的觀念)。不過我可提醒大人,看到孩子“手頭緊”,你可千萬別心太軟,又給他幾十元隨意花,這樣的后果是:“私有化”改革會失敗,孩子又會變成花錢的“祖宗”。
(山東省莒南縣路鎮(zhèn)一中 史峰)
理財秘訣:
一、學前期(五歲之前):此階段需傳授一些簡單知識,切忌灌輸太多學前兒童無法理解的抽象概念,他們只對具體的東西感興趣。例如,應該告訴孩子:
1.雖然一角的硬幣比五分的硬幣小,但卻更值錢。
2.硬幣可以用來換取他們想要的其它一些東西。
3.電視上的玩具買回家后并不會象電視上那樣漂亮,而且也并非那樣好玩。
4.用玩具來存錢會很好玩。
5.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樣東西都能得到,即使這個東西近在咫尺。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你得考慮到他們的年齡。可能你費盡了口舌,而孩子仍堅持想要那個東西,這沒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習慣聽到你說不,并解釋為什么。
二、童年(6-11歲):孩子進入童年期后,學習主動性加強,處理有關錢的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加強孩子的紀律性及責任感為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家長應教育孩子:
1.可以有零花錢,但不可要求預支。
2.用自己的錢買電影票、零食或游戲卡片。
3.去超市帶上購物清單,挑幾件便宜商品。
4.存在銀行的錢,銀行不會總為你留著,而會將它放貸出去,或進行投資。
5.并非你想要的每一樣東西你都能得到,即使它近在咫尺。
三、青少年期(12-18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基本懂事,可以教他們一些實質性的理財方法:
1.你即使減少衣著方面的開支,也能穿出自己的風格。
2.請留心家庭的財務開支,包括你上大學的費用。
3.準備一個財本,學會定期整理,做到收支平衡。
4.將平時打工掙錢省下一半來充抵一部分學業(yè)開銷及今后上大學的費用。
主持人語:現在的我,都摩拳擦掌了,恨不得馬上付諸于實踐,可是,心笛尚未成家,只好暫寄希望于朋友們了。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融入自己的理解,還不趕快回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