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批評孩子,里面可有不少學問。說深了,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說淺了,又怕孩子不把批評當回事。怎樣批評犯錯的孩子,既能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
就事論事,以尊重為前提
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孩子的成長是從認識錯誤開始的。錯誤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所以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要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這里所說的寬容,并不是無所謂和任其發(fā)展,而是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老賬,不要把問題擴大化。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和老師應首先了解孩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采取集體教育或心理暗示等方法提醒孩子,切不可不論青紅皂白一通粗暴指責。尤其應避免使用以下語言:“傻瓜,沒用的東西!你怎么這么沒出息!我真后悔生了你!打住,不許頂嘴”等等。因為這樣不僅使被嚇壞了的孩子認識不到自己錯在哪里,而且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孩子一旦失去自尊,任你怎樣批評也沒用了。
具體到位,批評也要出新
批評就是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態(tài)度和行為。如果孩子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那批評就毫無意義了。如:家長常說的一些話是:“快點,別磨磨蹭蹭的!”“去把玩具撿起來!”等等。這樣一些單調、重復、刺激的話,孩子很快就會失去感覺,產生“心理惰性”。家長應多想想辦法,換一種說法,孩子可能會更容易接受。如:“媽媽到時間了,上班可不能遲到的。”或“快讓玩具回家吧!”
心平氣和,重在講清道理
有時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犯錯,這時責備他們不會有任何作用。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景:一邊是大聲哭鬧的孩子,一邊是厲聲訓斥的家長。人處于激動時,語音的分貝總是很高,節(jié)奏很快,神經(jīng)緊繃,面紅耳赤,情緒失控,爭執(zhí)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遇到孩子不接受批評時,家長應持平和的態(tài)度,同時降低聲調,這樣不僅能使孩子情緒穩(wěn)定,也容易使自己變得理智。然后再幫助孩子講清事情經(jīng)過,找出錯誤的原因和由此帶來的嚴重后果,趁熱打鐵,進行淺顯易懂的說理教育——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你是在真誠地幫助他,從而更容易接受。
暫時擱置,留出自省空間
有些很明顯的錯誤,孩子自己也會意識到。這時家長可采取冷處理的辦法,保持沉默,暫時將此事擱置不提。因為,此時孩子多已經(jīng)做好挨批評的心理準備,如果家長如他所愿批評了他,他反而可能會如釋重負,轉眼就把事情忘掉了。而如果家長不批評,他反而會忐忑不安,猜測家長的心理,進行自我反省。適度、適時的沉默可造就緊張的氣氛,此時無聲勝有聲,迫使孩子自我檢討。之后再與孩子交換意見,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培養(yǎng)出會思考、會解決問題的孩子。
文/安徽蚌埠汽車管理學院幼兒園 楊靜紅
責任編輯: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