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良好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單靠幼兒園教學就能成功的,它應滲透于幼兒日常的生活中,F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不少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主,缺乏一種與人謙讓、合作的思想,缺乏一種特定場合之中的規(guī)范行為及必要的文明禮儀修養(yǎng)。
一些文明禮貌用語,是發(fā)自幼兒內心的,它的本質是幼兒的社會化過程中學會人與人的相處。因此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把文明禮儀融于日常生活中
教室的門口是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必經之地,每天早上我?guī)е晃挥變捍髦?ldquo;禮儀之星”的標志站在班級門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來,一聲聲甜甜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小朋友早上好”的問候,一個個彬彬有禮的:“您好、再見”的禮貌動作,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儀的美麗圖畫,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孩子,每天每位幼兒來園、離園都能做到主動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再見等,并知道了與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這里每天傳播著文明禮儀的氣息,洋溢著溫馨,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文明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
文明禮儀讓幼兒學有榜樣
3~6歲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尤其喜歡模仿他喜歡和尊敬的人。他們常常模仿老師,并不自覺地模仿自己班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師與老師之間也應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特別是本班老師之間的默契、融洽、文明,會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時時、處處、事事要給幼兒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這正是從幼兒美好心靈到文明禮儀行為的外化。這一連串的反應只發(fā)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沒有教師任何啟發(fā)和提醒,孩子們做的是那么自然、主動,可見榜樣的作用對幼兒來說有多么的重要。
幼兒自己的經驗也是學習文明禮儀的源泉。幼兒觀察同伴行為的好壞,比評定自己行為的好壞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我就有目的的對幼兒文明禮儀行為加以引導;每天我都要把新的發(fā)現告訴小朋友。如:今天穿衣服的時候,我發(fā)現曉亮對小惠說:“請你幫我系一下帶子”,然后說了聲“謝謝”;小惠對曉亮說“不客氣”。只要幼兒有文明禮儀的行為我都會告訴小朋友自己的新發(fā)現,漸漸的他們通過評定別人行為的好壞和自己的模仿,從而積累了經驗和學習掌握了文明禮儀的方式。
文明禮儀注重行為訓練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說教,加深幼兒的印象,便于幼兒記憶,但僅憑感性的認識還不足以形成習慣,還必須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進行行為練習,從而避免只是機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與說的不一致。因此,必須寓文明禮儀教育于游戲活動中。在幼兒園禮儀課上,我通過《美麗的大公雞》、《孔融讓梨》、《小熊請客》等角色游戲,幼兒感受到友愛同伴,禮貌待人的好處,通過《天亮了》、《好朋友》、《對不起、沒關系》等歌曲的表演,鞏固文明禮貌用語。
在家里,要求家長適當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時,讓孩子觀察成人的交往,家里來了客人,讓孩子參與接待、讓座、倒茶、談話等,通過“客人到我家”、“學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題活動,使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氛圍中學會了簡單的社交禮儀,養(yǎng)成了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
注重日常文明禮儀滲透
幼兒幼小的心靈、優(yōu)良的品質,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個活動就有效形成的。于是,我把文明禮儀教育自然靈活地滲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隨機進行。一日生活為幼兒提供了很多社會性的文明禮儀行為發(fā)展的契機,幼兒只有在社會生活中才能積累社會經驗,教會幼兒學習怎樣做人、怎樣生活。因此,我在游戲、入園、進餐、入廁、午睡、戶外活動、教學活動等過渡到一日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文明禮儀情境表演,制定各項行為規(guī)則。
同時對每個文明禮儀環(huán)節(jié)的行為提出具體要求,把文明禮儀內容細化到個環(huán)節(jié)中。如入園:要求幼兒儀表整潔、進園主動與老師、同伴打招呼,與父母說再見等,進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凈,愛惜糧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餐后自覺收拾餐具,飯后養(yǎng)成漱口和擦嘴的好習慣。
入廁:上廁所要有序排隊,要養(yǎng)成便后洗手的好習慣。午睡:要求幼兒安靜入睡,不打擾小朋友入睡,上床時將鞋子、衣服擺放整齊,起床時自覺整理床鋪。戶外活動、區(qū)域活動和教學活動時:要求幼兒講話文明,不爭搶玩具,小朋友之間懂得謙讓,并樂意與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關系。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而尊敬師長和友愛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我們對幼兒從小應進行培養(yǎng)的內容之一。幼兒在幼兒園學習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物品要擺放好,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道歉,午飯后要休息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人物、事物。概括起來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