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全面學習和對教育的現(xiàn)實過程中攻擊性行為的總結和反思,分析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利用現(xiàn)有的師資以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并根據(j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環(huán)境控制,提出攻擊性行為的指導方向和方法。
一般我們將能夠引起別人的對立或爭斗的行為成為攻擊性行為。表現(xiàn)為對同伴采取打、咬、抓、踢、沖撞別人、扔別人東西等行為,不是親社會行為,往往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類行為是學前期和學齡初期兒童中常見的問題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中比較突出的一種行為問題。分析攻擊性行為既要考慮到個人動機,又要特別考慮行為發(fā)生的背景和環(huán)境。
關鍵詞:攻擊性行為 觀察學習 榜樣 環(huán)境控制19世紀后期杜威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會,強調兒童的中心地位,受此影響,我國教育也開始凸顯兒童中心的理念,并將社會生活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列入幼兒園課程中。
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雖然是20世紀才提出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但自古就有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思想。自從有人類開始,努力的更好的養(yǎng)育后代,延續(xù)血脈就成為人類的傳統(tǒng)。中國自古就將慈幼放在治國之首,并且非常重視幼兒的道德培養(yǎng)。因此也是非常重視養(yǎng)育者(主要是乳母)的德行,要求具有寬容、冷靜、慈愛、智慧、溫和、良善、謙恭、誠敬、謹言、慎行這十種美德。在古代就注重以德養(yǎng)性的慈幼教育、注重禮儀倫常的童蒙教育、注重生活文化的常識教育。雖然古代沒有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但有著豐富的幼兒社會教育思想,社會教育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社會教育主要是指對幼兒進行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等方面的教育。具體來說是指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自己、他人、他人和社會,形成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掌握與同伴、成人相互交往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幼兒有效的在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教育。社會教育是使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是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過程。
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實現(xiàn)的。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內容有:親子關系、伙伴關系、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受懲罰、榜樣、強化及環(huán)境控制的影響。一般我們將能夠引起別人的對立或爭斗的行為成為攻擊性行為。表現(xiàn)為對同伴采取打、咬、抓、踢、沖撞別人、扔別人東西等行為,不是親社會行為,往往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類行為是學前期和學齡初期兒童中常見的問題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中比較突出的一種行為問題。分析攻擊性行為既要考慮到個人動機,又要特別考慮行為發(fā)生的背景和環(huán)境。
本文主要是論述關于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和糾正方法。
二:分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人格發(fā)展受性本能的驅動。
他依據(jù)本能力量"力比多"將人格發(fā)展分成5個階段。其中,"性器期"(3至6歲),這一時期兒童出于好奇,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產(chǎn)生興趣,兒童常以撫摸性器官獲得快感,在行為上出現(xiàn)性別之分,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都會產(chǎn)生與自己的異性父母有性愛關系的欲望,即產(chǎn)生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會通過對自己同性父母的認同,模仿和吸收相應的行為和態(tài)度,發(fā)展出相應的性別角色。所以這一階段,對人格的健康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解決會造成以后許多的問題行為,特別是攻擊性行為。這既是兒童攻擊性行為產(chǎn)生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男性兒童比女性兒童有更多的攻擊性的一個原因。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也是一個原因。
1、比如電視兇殺,武打片。
一些不健康的暴力的電視節(jié)目或動畫片可能會導致兒童學習模仿,比如日本的動畫片《奧特曼》。現(xiàn)在的孩子是在電視電腦的影響下成長的,因此廣大媒體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大量研究都表明幼兒通過電影電視能夠學會新的攻擊方式。這種影響是廣泛的,最明顯的是幼兒會模仿他們看到的暴力動作,而且當暴力被"好人"執(zhí)行時或攻擊能達到目的時幼兒就更可能會進行模仿,甚至還可能會增加幼兒采用更多方式的攻擊性行為。
2、家庭教育是教育實踐中的一種,是指在家庭互動中父母對子女的成長所產(chǎn)生的教育影響,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是父母一種永恒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在整個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從家庭產(chǎn)生的那一天起,就相應的出現(xiàn)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貫穿人們一生,因而又是一種終身教育,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家庭教育中處于重要位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結構不完整,比如單親家庭,家長擔任了雙重角色,雙重任務,忽視了對幼兒的教育.既當?shù)之攱尩?既忙生活又忙工作還要帶孩子,辛苦忙碌,難免心情會經(jīng)常不好,所以單親家長也會經(jīng)常發(fā)火,這樣導致孩子心情的郁悶,什么事情都是悶在心里,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不了,到了幼兒園也會發(fā)泄在孩子身上.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例如孩子在幼兒園遭到別的孩子的欺負,有些家長則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了你,你也打他啊"。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應該加強和孩子心靈上的溝通,了解孩子,是兒童產(chǎn)生信任并從父母那里獲得有效的解決方法,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說,尊重孩子,不打斷,對孩子的訴說要作出反應。還比如"不打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不正確教育思想。其父母在處理幼兒不良行為時,會更多地采用專制和懲罰的方式,而不是口頭解釋或推理.這種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的,所以有時候幼兒一有做不好的,家長就要打孩子,認為孩子做的不夠好,辜負了自己的一片苦心。這在幼兒的心里就形成了一種攻擊報復的心理,幼兒在家不能發(fā)泄就只能把這種攻擊行為帶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