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為事小而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幼兒會因為你的贊許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3、利用小照片幫助幼兒熟悉自己的物品和位置,養(yǎng)成自己取放物品的習慣
幼兒入園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座位、床位及用品的位置。而幼兒剛?cè)雸@,對一切都很陌生,要想讓他們盡快的記住自己坐在哪里,睡在哪里,毛巾是哪一塊,茶杯是哪一只,就得幫他們做標記了,因此我們把凡要求幼兒人手一套的物品,如:喝水杯,擦手毛巾等,都貼上了幼兒自己的小照片,讓幼兒知道這是"我"的,這樣幼兒就能正確地找到自己的茶杯、毛巾了。
4、妙用兒歌,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guī)時,我經(jīng)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guī)的要領(lǐng)。在洗手的時候,我邊教幼兒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凈。"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jù)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的任務(wù)。
四、重視家園配合,幫助幼兒鞏固生活常規(guī)。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養(yǎng)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好習慣的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著習慣。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時機,及時果斷地提出要求,并堅持始終地讓幼兒去實踐。尤其當孩子入托或進入幼兒園后,應(yīng)多與園方在對幼兒習慣培養(yǎng)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習慣。假如家庭與幼兒園的要求、做法不一樣,就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為此,我們通過以下形式,與家長溝通:
1、家長會:召開期始家長會,宣布孩子入園后的生活常規(guī)及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要求,并告訴家長在家應(yīng)配合的地方。例如: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要求他們自己會拿勺、會穿鞋子、會獨立進餐,這些要求,請家長在家也應(yīng)配合訓練,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家長開放日:教師在孩子入園期間,通過對孩子的一階段訓練,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規(guī)時,請家長來園觀摩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老師對他的要求,讓家長在家可以遵循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制度對孩子進行訓練,讓孩子快速習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3、利用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常規(guī)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也加入到培養(yǎng)良好的常規(guī)習慣的隊伍中來,真正做到家園同步。
4、及時與家長作好個別溝通和交流,針對孩子近階段出現(xiàn)的不良習慣進行反饋。例如:孩子在午睡時常扒著睡,教師可把這個事實告訴家長,讓家長在家也要觀察孩子的睡眠姿勢,向家長宣傳不良睡眠姿勢造成的不良后果,讓家長配合糾正,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總而言之,幼兒常規(guī)紀律的培養(yǎng)是一門藝術(shù),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教師要積極、平等地對待每位幼兒。用我們的愛心、耐心、細心去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那常規(guī)教育中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做到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和評價幼兒的行為,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通過各種手段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這對幼兒將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