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學生對教師給予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的。”愛是教育的橋梁和紐帶。同時,愛本身又是教育,愛是培養(yǎng)一切優(yōu)良品質的基礎和前提,愛是讓幼兒獲得成長能量的溫暖陽光。沒有愛就沒有和諧,而師幼關系的和諧往往體現的就是心靈的和諧。你走進童心世界了嗎?我覺得只有真正的走近孩子,用心來感悟才能真正踏入兒童的內心世界,才能形成和諧的師幼關系,幫助孩子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但是和諧的師幼關系的建立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樣才能走進童心,進行有效的師幼互動?
一、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感到安全、愉快。
教師應該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發(fā)展的心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最大也最直接。古人云: “親其師而信其道”,在活動中與幼兒談話、交流時蹲下身來、目光注視孩子,特別是托小班的孩子,增加摟抱、撫摸等身體接觸的機會,縮短與幼兒的身體距離,會使幼兒體驗到愛與尊重,從而讓他們感到安全、愉快。使他們能在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中獲得教育和發(fā)展。在那里,幼兒能得到自然發(fā)展,能真正實現自我。有的老師一看到幼兒犯錯誤就冷靜不下來。其實,幼兒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他們年幼無知,心理不成熟,辯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又缺少生活經驗等等。幼兒犯了錯誤,心理上會產生恐慌,最希望別人的理解和寬容。這個時候,如果老師一味嚴責,幼兒就會感到孤獨無助,希望變成絕望,對老師產生怨恨和抵觸情緒,這種不和諧的師幼關系,很難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個生氣勃勃的、愉快的環(huán)境,是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所喜愛的。在那里,幼兒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教師也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給予了幼兒充分愉悅的時間、空間、支持了幼兒的表現和表達。他們是一種新型的伙伴關系。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以幼兒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中,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耍、一起歡笑、努力追隨和參與幼兒正在進行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幫助幼兒發(fā)現、明確自己的問題和疑問,同時鼓勵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構建知識。這樣的互動包含著智慧的激發(fā)與碰撞、經驗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支持。
二、把對孩子的關愛滲透到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整個過程中。
關愛,就是使幼兒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關懷,消除幼兒對教師的顧慮,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信任感,只有在關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有可能與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把自己的幼兒當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有自己的智慧和個性特點的人,教師應用微笑、愛撫和擁他入懷來表示贊許和喜愛。教師們走進課堂,所想到的并不僅僅只是為了教會他點什么,更重要的還應該想到喚起他作為一個人的崇高感和神圣感。我們的臉上要常常帶著微笑,我們的語言中要流露出對他們的贊美。運用積極的語言早已為我們所掌握,而積極的表情和身體語言更可以拉近我們與孩子的距離,孩子會從這些細小的地方感知我們的溫情,從而真正的接納我們。 “媽媽,今天老師對我笑了。”“老師說喜歡我”“老師抱我了”“老師給我梳小辮” “老師拉我的手了” 家長反饋的這些話語,令我難以忘懷,沒想到這些有意無意的言語行為,卻在兒童的心里形成一股愛的暖流。從此每當有孩子的眼睛與我相對時,我的眼睛都會滿懷笑意,對孩子來說,教師的笑容能讓他愉悅一天。從而也與老師與幼兒園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這樣,師幼之間就會互相感化,從而可以把教與學推到了和諧的極致。用親切的微笑、贊賞的語言、鼓勵的表情、愛撫的動作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愛。這些東西不可缺,但它只是停留在表面,還遠遠不夠。仔細分析一下,以上行為都只是我單方面的付出,孩子是否接受,反應如何?我似乎從來沒有有意識地加以觀察和體會。我覺得這些應該體現在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整個過程之中。隨時觀察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想法,追隨孩子的興趣,走進孩子的心靈,和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