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我去上海參觀學習得到的啟發(fā)最大。老實說,他們的課很隨意很放松,所謂公開課也就是教學的常態(tài),遠不如我們這兒的課語言精美、步驟嚴謹、設計周密。但人家的課理念新,教學內容考慮幼兒的興趣,教學方式考慮孩子經(jīng)驗,在他們的課堂上,孩子是學習的主人。
F:有一次聽朱家雄教授的講座,他說新《綱要》實施后,大家都有點不敢教了,動輒就讓孩子探索。當時他舉例說一位教師讓孩子分組探究如何扎染絲巾,結果孩子們折騰了半小時也沒做好。朱教授說,教與不教要理智,這樣的民間工藝怎么可能指望孩子幾分鐘就探索出來,如果教師教他們扎染絲巾,一分鐘就能解決,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孩子動手扎染,探究布頭扎多扎少、扎緊扎松、浸染時間長短和圖案色彩的關系。這個講座一下子讓我對新課程的理解茅塞頓開,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點矯枉過正了。
Z:可能是出于母愛的本能吧,做了媽媽后,我會比較注意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獲得。對我而言,我真正的"革命"是從有孩子開始的。
3.制度文化。從以上三位教師的成長片斷可以看出, 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中國特色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制度與文化。
。1)業(yè)務競賽。制度化的園、縣、市、省各種層次的業(yè)務競賽, 可以促使幼兒園教師高度關注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
。2)同行交流。無論是正式的搭班上課、師徒結對、集體備課、相互聽課還是私下里的自發(fā)交流, 這種同行交流通常都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理論與實踐研討,不但貼近現(xiàn)實,也很實用,會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帶來直接顯著的影響。
Z:我們幼兒園喜歡集體備課。以年級組為單位,老教師多出點子,新教師多做材料,定好的教案就是集體資源,大家共享。使用時各人根據(jù)本班情況微調。集體備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進而提高園所整體的保教水平。
Y:我們園有隨堂聽課的慣例。這不但可以監(jiān)督教學,還可以促進專業(yè)成長。尤其是年輕教師比較積極,把聽課當成學習、成長的機會,即使被批評了,還是心悅誠服、心懷感激的。
。3)情境學習。公開課準備過程中反復多次的備課、試教、修改教案,被稱之為"磨課"。對年輕教師來說,磨課的過程就是在有經(jīng)驗的教師指導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會教學的過程, 這個過程既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技巧, 又能幫助教師領會教學理念,因此,磨課被認為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直接指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培養(yǎng)方式。
Z:參加比賽的人通常都是園內層層選拔出來的業(yè)務骨干,大家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調用一切資源和個人儲備,是教師教育才智的一次集中展示。為了上好課,我經(jīng)歷了反復磨課的艱辛歷程,先磨教學技巧,包括上課的語言、身體、形態(tài)、眼神等,再磨教學組織、進度、推進等教學程序方面的技術,包括情境應對、教學機智等,最后磨教學理念。一節(jié)課上了改,改了上,有時一個設計要經(jīng)歷3~5 次的推翻、修改。但個人在其中的成長是巨大的,有時甚至超過你按部就班工作3~5 年得到的成長。
Y:比賽既是個人的,又是集體的。為了能出好成績,園長組織全園的骨干教師為我們參賽選手集體備課。大家集思廣益,互相質疑互相補充,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研活動,在經(jīng)歷了創(chuàng)新、比較、論證的過程之后,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雖然我們的初稿到最后幾乎面目全非,但我覺得這樣的辛勞是值得的,它對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價值非常大。
。ㄈ┰趯嵺`與理論的來回互動中不斷修正與生成個人教育觀念。任何個人教育觀念的形成都有一個理論與實踐不斷互動的過程。教師把普遍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其過程與效果會促使教師反思普遍理論,從而產(chǎn)生對普遍理論的堅持、修正或放棄,這時教師頭腦中依據(jù)個人實踐經(jīng)驗所形成的教育觀念已經(jīng)不完全等同于普遍理論,也即形成了個人教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