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循循善誘,逐步提高要求。 陶 先生認為先生的教必須是“在做中教”,學生的學必須是“在做中學”,“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zhì)量等。在自我服務(wù)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服務(wù)他人,服務(wù)集體。由于一些家長勞動教育意識淡薄,對孩子寵愛有加,事事包辦,代替,使好多幼兒自我服務(wù)能力差,不會穿脫衣服,不會穿鞋、系鞋帶,不會扣鈕扣、疊小被子,沒有收拾玩具的習慣。有的幼兒看見小椅子倒了,用腳踢,從一邊繞過去,有的毫不在意地把碎紙片扔在干凈的地板上,還有幼兒把不喜歡吃的飯菜丟在地上。針對這些現(xiàn)象,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小班有很多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要老師幫忙,到了冬天,孩子們等的時間太長容易感冒,于是我讓孩子自己練習穿衣服,盡管孩子們穿錯得特別多, 都需要 老師一一去糾正,但是我還是感到很欣慰,對他們翹起了大拇指,表揚他們是個能干的孩子,為他們樹立自信心,漸漸地孩子們說“不會”的聲音也越來越少了。其實,當孩子說“不會”時,說明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要樹立孩子的信心,引導他們主動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因為我覺得只要孩子們能夠自己動手做起來了,嘗試著主動去解決難題了,相信他們一定會變“不會”為“會”,從而不斷地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到了中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增強,根據(jù)幼兒生活實際,安排幼兒學習自己洗臉、刷牙、疊被子、系鞋帶、扣鈕扣、洗手帕、洗玩具、分發(fā)碗筷等。到了大班學習穿針引線,幫助班內(nèi)掃地、倒垃圾,整理床鋪,收拾碗筷,搞一些種植、養(yǎng)殖等活動。在勞動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時也要讓幼兒知道勞動的艱辛,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
。ㄈ、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類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話語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當幼兒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干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xié)助幼兒實現(xiàn)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今天孩子們的早點是牛奶和小袋餅干。餅干被一個小塑料袋包著,兩邊有鋸齒,只要用手對著一用力,就能撕開。但孩子們都跑到我跟前:老師你給我撕開;老師,我弄不開;有的內(nèi)向的孩子干脆自己拿著餅干哭。這次我沒有像平時一樣一個一個幫孩子撕開袋子,而是鼓勵孩子們:“大家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今天咱們就用這雙能干的小手來自己撕餅干袋子好嗎?”孩子們聽了半信半疑,老師:“你想什么辦法都行,只要撕開了,你就是最棒的寶貝!”這下孩子們來勁了,有的用手撕,有的用嘴咬,還有的象磕雞蛋皮一樣在桌上磕。過了一會,有幾個孩子把餅干袋撕開了;幾分鐘以后,有一半的孩子都在津津有味的吃著餅干,還有幾個孩子將袋子弄了個小口,把餅干揉碎了一點一點吃。個別實在撕不開幼兒,我沒有幫他們,而是讓旁邊會撕的幼兒幫助他們。結(jié)果跟往常不一樣,今天孩子們都迅速的吃完了餅干,沒有一個說吃不上或者不喜歡吃的。本來我讓孩子自己打開餅干,是為了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沒想到,孩子們自己動手后卻還能讓親自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開心享受這份成功的喜悅,這比老師幫忙更有意義。
——最后,幼兒自理意識一旦形成,還必須繼續(xù)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因為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所以,還要注意以后的鞏固練習,幼兒在園內(nèi)集體生活中,有許多地方可供幼兒練習,例如:幼兒在進餐、入廁、盥洗、整理……,無處不體現(xiàn)著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要抓住這個關(guān)鍵時機,指導、監(jiān)督幼兒的自理行為,使其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