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認識不到傾聽孩子訴說的重要性。孩子一旦有問題,總愛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輕則呵斥重則打罵。孩子因失去說話的權(quán)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只好將委屈和不滿埋藏在心里,長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另外,孩子的說話權(quán)得不到父母的尊重,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chǎn)生對抗情緒,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產(chǎn)生溝通困難的問題,甚至還會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老師發(fā)現(xiàn)天天最近變了,以前活潑開朗、上課積極發(fā)言的他,現(xiàn)在變得沉默寡言,總是一個人發(fā)呆,學習成績也下降了。老師經(jīng)過細心的了解,才知道了天天不愛說話的原因。
天天以前每天放學回家后,都會把學校發(fā)生的趣事說給父母聽,可天天的爸爸是個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天天身上,希望天天將來能考上大學、出人頭地,因此,對天天的學習抓得特別緊。他覺得天天說這些話都沒用,簡直是浪費時間,因此每當天天興高采烈地說話時,爸爸總是會打斷他:“整天只會說這些廢話,一點用也沒有,你把這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好,快去做作業(yè)!”一次天天說班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正說得興高采烈時,爸爸說:“說了你多少次了,讓你別說這些廢話,你還說,再記不住,看我不打你!”嚇得天天一個字也不敢說,趕緊回到自己房間里去了。
慢慢地,天天在家里話越來越少了,而爸爸也不讓他出去玩,每天放學后他就只好悶在自己的房間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變了。
由此可見,如果父母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不重視孩子的傾訴,時間久了,不良的影響就會表現(xiàn)出來。因為對于一個已經(jīng)有自我主張和能力的孩子來說,讓他乖乖地“聽話”是一種痛苦。其實,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并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加深親子關(guān)系大有裨益,這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我們知道,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影響親子關(guān)系、孩子性格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如果父母們能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耐心,不急于打斷孩子的話,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于向父母傾訴,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
那么,當孩子想要訴說時,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對待孩子的訴說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父母們不妨參考一下。
尊重孩子說話的權(quán)利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quán)利,這不是縱養(yǎng)孩子的行為,也不能視作聽任孩子的狡辯,這是一種家教藝術(shù)。首先,這有利于雙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孩子也才會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話掏出來。家長教育孩子也就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促進身心的良好發(fā)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傾訴內(nèi)心感受的機會,就會跳出壓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從而增強自信心。這對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個極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