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子,有一天偷了爸爸錢包里的錢出去買東西吃,被爸爸發(fā)現(xiàn)了。爸爸把他叫到跟前,命令他跪下,氣沖沖地說:“這么小就開始偷東西,長大還得了。偷東西是犯罪,你知道不知道?這次的事爸爸不能饒你,你給我站到院子里去,站一個小時!”
當(dāng)時正值寒冬臘月,院子里寒氣逼人。小孩子在院子里站了不一會兒,就開始哆嗦起來。爸爸看著孩子的可憐樣兒,突然意識到,孩子犯這樣的錯,根本原因不在他,而是自己平時就沒有好好關(guān)心、教育過孩子。這時,他也站到兒子身邊,對兒子說:“孩子,偷錢是你的錯,但是把你教育成偷錢的孩子,是我的錯。我更應(yīng)該受懲罰。爸爸罰自己站一個小時,你只要站半個小時!备赣H的認真和懲罰分明,打動了孩子的心。此后,孩子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
大人往往有一個不好的毛病,就是只要孩子犯了錯,就光顧著訓(xùn)斥、責(zé)罵,認為全是孩子不好、不聽話,而很少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犯錯,自己有沒有責(zé)任?
倘若孩子能自己成長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還要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做什么?很多時候孩子犯錯也是父母自己忽略了對孩子的引導(dǎo),或教育方法不對。
做父母的,要善于從孩子的問題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他也學(xué)會客觀考慮自身行為。一個人只有能客觀對待自己時,才能主動考慮改變自己的行動。
家長有錯,也必須道歉
一直以來,做父母的都有一種觀念,認為在孩子面前自己永遠是正確的。即便是自己真的錯了,也加以掩飾或搪塞,認為承認錯誤,會失去做父母的威信。
父母是孩子的表率,那為什么不在孩子面前光明磊落?為什么不以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人無完人,誰都可能犯錯,但是重要的是敢于承認錯誤,承擔(dān)責(zé)任,并且知錯必改?
大人在對待犯錯誤的孩子時,更重要的是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無論誰犯了錯誤都應(yīng)自己去承擔(dān)責(zé)任
所以,孩子錯了,父母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犯了錯,是不是自己的責(zé)任。倘若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那么就應(yīng)向孩子坦言,并且道歉,然后再來說孩子的錯。這樣做,不僅取得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而且家長的言傳身教也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犯了錯誤沒關(guān)系,重要的是敢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再回頭看看前面那個例子,如果做爸爸的只懲罰兒子,而看不到自己的失職,將會是什么后果?兒子有可能在心里怨恨爸爸,從此再不學(xué)好。這樣的教育實在是失敗得徹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