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
不用解釋了!
不要再說了!
為什么不讓孩子把話說完
這里先來看一段資料:
“父母讓我們住口,而他們卻整天喋喋不休!
“父母太小瞧我們了,一點也不給我們講話的機會!
“為什么讓我們閉嘴?我們心里有許多話要說給父母聽呀!”
不久前,一所社會咨詢機構對兩千名在校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住口”是孩子們最不愿意聽到的父母說的話之一。
是啊,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嘮叨不停,而不給孩子自由表達的機會?把孩子的嘴巴封起來,然后自己說個不停,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父母決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對意見,剛說了一兩句,父母就聽不順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覺得孩子不懂事,輪不到他們說話。其實,孩子從他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哪怕孩子氣一點,也的確可以啟發(fā)父母,彌補父母的決定或認識的不足。
有時是孩子犯了一個小錯,父母憑著自己了解的情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而孩子據(jù)理力爭地申辯。這時做父母的氣上加氣,心想:“你犯了錯還狡辯?”于是,對孩子一聲斷喝:“不用解釋了!”你能想象的到孩子這個時候有多委屈嗎?哪怕事后你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對他的傷害仍然已經(jīng)造成。法庭審問犯罪嫌疑人還給其申訴的機會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辯解?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往往是出于這樣幾種心理:
第一,孩子的話說到自己的痛處,讓自己覺得沒面子。所謂童言無忌,孩子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沒什么忌諱。父母不妨抱著輕松的心態(tài)聽聽孩子怎么說,或許自己也能受到啟發(fā)。
第二,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樣的父母屬于頑固型,不聽解釋,不聽辯解,老認為孩子是在找借口。長期如此,孩子就會慢慢習慣了沉默,哪怕是面對冤屈,也緘默不語。一個不會據(jù)理力爭的孩子,很難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
第三,覺得小孩子不懂事,沒有耐心聽孩子說。其實,孩子的思維比大人簡單得多,往往能從復雜的事情中看到本質(zhì)的東西。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孩子也有話語權,他想說話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表達。
你會發(fā)現(xiàn),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斷話頭的孩子,慢慢就變得沉默了,他也就懶得跟父母說話交流了。這是因為父母的“禁令”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根本不受重視,說了也是白說。而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便會逐漸降低。這對于他的成長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老是聽到“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會漸漸習慣了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會背著很多的冤屈,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重負很可能讓他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
所以,你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良后果。其實,聽孩子把話說完,又能浪費你多少時間?而你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你可以根據(jù)孩子說的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糾正;他看法片面的時候,你予以補充。這樣,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當然,除了在他想說話的時候,讓他盡情地說,還要在他沉默的時候鼓勵他說。因為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識或者膽量。鼓勵孩子說出心里的想法、不滿或者委屈,會讓他變得善于思考,也會使他的自主意識和表達能力得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