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女楠楠在兩歲零八個月的一天,見到我正在廚房切的一塊肉上有一個藍色的圖章印,就問我:“這肉上為什么有圖章?”我馬上對她加以表揚,并給她做了解釋。她馬上又問:“這豆腐上怎么沒有?”后來她又問暖氣管道是什么……不到半個小時就問了5個問題。你表揚她好問,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她就更是這也問,那也問。在問的過程中,她一方面得到滿足感,產(chǎn)生一種愉悅情緒;另一方面,增長了知識,發(fā)展了思維。所以說,父母對孩子求知欲的激發(fā)和滿足是對其先天屬性的最大珍惜和愛護。
2、支持自由想象
一般來說,幼兒都是非常喜歡畫畫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自由和豐富的。父母要支持孩子亂涂亂畫,還要表現(xiàn)出對孩子作品的欣賞態(tài)度。讓孩子從中感受到自己是很能干的。父母如果能適時地對孩子的畫提出一些問題,就能更好地促進孩子進行思考和想象。
3、啟蒙哲理性思考
哲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辯證的思考。這是會思考的核心,是對孩子一輩子有用的能力。這個問題好像有些深奧,實際上,在我們身邊,隨時隨地都能找到思維的游戲,感受到思維的樂趣。比如,父母可以用生動形象的題材,讓孩子初步感受到世間的事物都是處在一定的關系中的,事物都在不停地發(fā)生著運動和變化,任何比較都要有一定的標準(相對性)等。這些思維都是很深刻,同時道理又是很淺顯的。我們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來試一試:你給孩子看大中小三個蘋果,你拿出一個中等的蘋果和一個小的蘋果比,孩子肯定會說中等的蘋果大;你再把中等的蘋果和大的蘋果比,孩子又肯定會說它小。這時你再問孩子:“你為什么一會兒說這個蘋果大,一會兒又說它小呢?”孩子可能會說:“這要看這個蘋果和哪個蘋果比!
這表明孩子已有了相對性比較的感性知識。又如,家里燒開水,水到了一定溫度就會冒熱氣,而把水放到冰箱里又能結成冰塊。從中孩子能體會到溫度的相對變化對事物產(chǎn)生的影響。另外,還可以利用孩子愛聽的童話故事和寓言等對孩子進行哲理性思考的啟蒙。用孩子能體會到的事物進行啟蒙教育,不必追求徹底弄懂,只要讓孩子有些朦朦朧朧的感覺就可以了。
4、保護“破壞行為”
一件新奇的物品往往會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驅(qū)使他們動手進行“有意破壞”,這是求知欲的標志,是孩子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茖W家常把孩子稱為“可愛的破壞者”。因此父母應因勢利導,對這種行為加以保護,一定不能因此而一味斥責或打罵孩子。因為,斥責和打罵有可能“扼殺”孩子可愛的探索精神和智慧的幼芽。
5、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
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會思考的保證。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認真、專心的習慣,讓孩子養(yǎng)成既善于聽取別人意見又不輕易放棄自己想法,并能從多種角度看問題的習慣。這些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