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結(jié)束一個關(guān)于懲罰的演講,一位年輕的母親就擠到講臺前,脫口說道:“我9歲的孩子總是對我說謊,我永遠(yuǎn)不再信任他了。他為什么撒謊,我又怎么制止他呢?” 我讓她舉一個最近抓住他撒謊的例子,這位女士毫不遲疑地說道:“我洗衣服的時候在他的褲子口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微型遙控汽車。我知道他沒有零花錢,于是我問他從哪弄來的車。他告訴我,他和他的朋友基恩還有基恩的媽媽一起去了商店,是基恩的媽媽買了這輛車送給他的。我知道這根本不可能,因?yàn)閻哿諑ド痰昵翱隙〞䥺枂栁业摹N抑浪谌鲋e! 從這位母親的表情和說話的口氣來看,她顯然非常沮喪,弄不明白她的兒子為什么去商店偷東西,然后又對她撒謊。我問道:“那你后來做了什么?” “我把他帶到基恩家,讓他站在一邊,然后我問愛琳是不是帶他去了商店,還給他買了那個玩具車。當(dāng)然愛琳說沒有。于是他不得不告訴我,他騎車去了商店,拿……我的意思是偷……了那輛玩具車。但是他干嘛入店行竊,然后又對我說謊呢?我怎么才能讓他不再對我說謊呢?” “你提的問題很好,”我肯定地說,“讓我們先從到商店偷東西的問題說起,然后我們再回來說撒謊的問題! “先說說這個道理,你的兒子并不因?yàn)槿氲晷懈`就說明他心理不健康,同樣,也不能說他這樣做了就說明你是個壞家長。我遇到的成年人中,沒有幾個人童年時沒在商店偷過一兩樣?xùn)|西的。還記得我演講時講到的感受到的回報嗎?”我問道。 “是不是你說的這個部分:即使一個孩子知道自己可能會惹禍,但他的潛意識也會讓他冒險做這件事——因?yàn)檫@樣做會讓他有一種感受到的回報?”這位母親回答道。 “非常對。雖然我們知道這是在犯錯誤,但是我們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因?yàn)楦惺艿降幕貓笞屛覀冇X得值得冒這個風(fēng)險。我來問你幾個你和你兒子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教育過你兒子偷竊是錯誤的嗎?” “我們當(dāng)然教育過!”她以一種受到侮辱的口氣反駁道。 “對不起。我并不是說你做得不對,但是每當(dāng)你考慮對孩子進(jìn)行懲罰的時候,你必須要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明白他破壞了規(guī)定。好,我們確定他知道自己正在干錯事,這樣我們可以接著說說動機(jī)的問題。你不要問自己:‘我的孩子為什么拿那件玩具?’你首先要自問的是:‘在拿那件新玩具時他感受到的回報是什么?’” “這樣是不是有點(diǎn)太復(fù)雜了?”這位年輕的媽媽問道!澳遣痪褪撬粫r沖動的行為嗎?” “當(dāng)然有這種可能,”我答道!暗⒎沁@么簡單,我總是很注意行為的合理性,尤其是童年階段。在他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細(xì)節(jié):我不應(yīng)該偷東西;我知道這是錯誤的;如果我被抓住了就麻煩了……而他最后想的是:……這件玩具值得冒這個險!” “在你兒子心里,與那件玩具有關(guān)的東西(感受到的回報)使他覺得值得冒這個險。也許只是因?yàn)樗呐笥延幸粋,他覺得嫉妒而已,但是律商理論要求你至少想一想,你兒子的錯誤行動是出于這四種動機(jī)中的哪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哪一個(或幾個)聽上去更有可能性呢? “他是DQ1#——熊。如果他失去支配權(quán),他會感到失落。在這個事件中,他很可能向你要過這個玩具車而遭到了拒絕。 “或者他是DQ2#——猴。如果他沒有贏得你的注意,他會感到失落,而惹麻煩是引起你注意的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