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
一場場生離死別的哭鬧大戲,
將會在每一所幼兒園隆重上演。
各位新入園的寶爸寶媽即緊張擔心,也好奇:
我的娃獨自入園會是什么狀態(tài)?
是沒心沒肺高高興興說再見的那一個?
還是哭的最慘、撕心裂肺的那一個?
不經(jīng)歷哭鬧的肯定是少數(shù),
有些孩子頭幾天不哭,是因為還新鮮著,
幾天之后會有后反勁,反應過來之后才開始哭。
所以孩子要做到不哭,很難;
但是更難的是,父母自己做到鎮(zhèn)定離開。
孩子哭成這樣,我怎么走?
我就這樣走了,會不會太狠心?
孩子會不會以為我丟下他,內(nèi)心受到傷害?
怎么辦?我要不要回去再看一眼?
一邊是哭天搶地要“媽媽”的孩子,
一邊是痛苦糾結(jié)的老母親,
咬咬牙狠狠心,把孩子硬塞給老師,
轉(zhuǎn)身離開的同時,卻忍不住眼淚嘩嘩直掉。
入園在即,如何縮短寶寶哭鬧潮?
新家長們可能都需要以下入園告別技巧。
【準備】
循序漸進的分離適應
孩子入園哭鬧,是因為害怕,
害怕依戀的家人一去不回。
這樣的擔心會讓他們在你不在的時候緊張、焦慮、無法安心地做任何事情。
這說明寶寶與你之間,建立了十分健康的安全依戀,是一件好事。
入園意味著一貫依戀著你的寶貝要練習與你暫時性的分開了。
所以關(guān)鍵是讓寶貝對你的分離產(chǎn)生信任,你只是暫時性的離開,并不是一去不返。
因此可以循序漸進地和孩子練習這樣的分離。
從最開始的2個小時:你睡醒覺媽媽就回來了
慢慢到半天:吃完午飯媽媽就回來了
再到全天:晚飯時候媽媽回來
讓孩子慢慢適應短暫地與媽媽分離。
有幾個技巧:
1
最開始的分離最好是你特意制造的,而不是突發(fā)的,這樣才能從容地和孩子提前打招呼,然后保證能按時回來。
2
語氣盡量放松愉快,回來時告訴孩子:“我上完衛(wèi)生間啦!”或者“我打完電話了”,來提醒孩子你可以說到做到。
3
離開前給孩子布置具體的任務(wù),會讓孩子更習慣和你分離。
比如當你需要出門時可以說:“媽媽要上班啦,午飯的時候會回來,你來幫我開門!”孩子習慣了之后,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更容易和他們建立固定的再見儀式(比如擊掌、飛吻、親吻手心等)。
【入園】
正式告別,還是悄悄走開?
即使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真到了入園分離的這一刻,還是會哭鬧。
孩子們或撒潑打滾,或默默含淚,就是不愿撒手讓你走。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1960)將孩子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抗
——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分離焦慮爆發(fā))
第二階段:失望
——斷斷續(xù)續(xù),仍在哭,但大吵大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對悲傷的哀悼)
第三階段:超脫釋然
——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媽媽又會表現(xiàn)出悲傷(孩兒見到娘,有事沒事哭一場)。
鮑爾比認為,孩子出現(xiàn)分離焦慮,順利渡過這三個階段,孩子才會釋然。
分離焦慮是焦慮的一種,誘發(fā)孩子焦慮的環(huán)境不改變(你不舍得離開,焦慮源就一直存在),你的安慰實際上會變成撩撥孩子焦慮的催化劑。
孩子的焦慮之火快要熄滅了,你再抱一下,重新回到第一階段的焦慮爆發(fā)模式,孩子無法進入下兩個階段,哭鬧的時間就會越長。
只要孩子的本能反應沒有終止或滿足,這種焦慮就會一直存在。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
正式告別后,果斷離開,
不要拖泥帶水!
禁忌1:反復叮囑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其實是不放心老師。
家長們一定要相信,老師在對待孩子的分離焦慮時會有自己正確的判斷和做法。
有的媽媽在送園時,當著老師的面反復叮囑老師和孩子:
「有小朋友欺負你,要打回去,還要告訴老師;」
「吃不飽,要主動問老師要;」
「想上廁所,也要告訴老師。書包里有備用衣服,尿濕了要記得換上……」
孩子本來啥事沒有,聽了媽媽的話反倒莫名緊張,拽著媽媽就地哭鬧不撒手。
這是因為這些反復的叮囑,都在告訴孩子:
1、我不放心你。
2、我不放心這里的老師。
3、我不放心這個環(huán)境。
記。汉⒆邮莻很糟糕的情緒管理者,但他卻是情緒察覺的高手。
你的焦慮,只會傳染給孩子,讓他更加擔憂焦慮。
相對的,幫孩子度過入園焦慮也很簡單,你可以:
1、信任老師和幼兒園。
2、說話的時候看著孩子的眼睛,保持微笑。
3、從容地和孩子再見,堅定離開。
當你自信地和孩子告別,輕松愉快地和老師交談,孩子得到的信息是:
1、這里是安全的
2、我可以信任這里的老師
3、媽媽相信我有能力面對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