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孩子什么樣?
有人總結出優(yōu)秀的孩子身上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善于調控情緒、懂得自律、很少焦慮或抑郁、愛運動卻不訴諸暴力、有很多友誼深厚的朋友。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
追究其根,便藏在家庭教育當中。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差不到哪里去
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孩子身上清楚地折射出家長的樣子。在孩子整個成長期,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說話的口吻、思考問題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建立自己最初的觀念。
優(yōu)秀的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質,幾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講禮貌有教養(yǎng),孩子怎么會變成熊孩子;父母愛衛(wèi)生,孩子又怎么會喜歡邋遢臟亂;想讓孩子行為端正,家長的行為絕對不能卑劣。
好的家庭教育,少不了原則與規(guī)矩
很多父母感覺自己管不住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沒有給他立規(guī)矩,即使定了規(guī)矩,要么定得太晚,要么沒有原則地妥協(xié)。
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楊康母親包惜弱,可以說有文化、有教養(yǎng),但她一味縱容兒子楊康,讓他變得嬌貴任性,價值觀扭曲,成為楊康人生悲劇的誘因。
所以有時候單純的愛和鼓勵,真的不是一個完備的教育,甚至略顯蒼白。
每個孩子都需要約束,盡管有時候父母會心疼,但作為父母必須要堅持原則:我很愛你,但你的壞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你要自己學著承擔。
好的家庭教育,不會帶著“壞”情緒
家庭教育中,關鍵不是看父母說的什么,而是看父母給出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情緒。
很多人在外表現(xiàn)得溫和有教養(yǎng),唯獨面對孩子,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出粗野,缺少耐心。
做父母最難的一點是,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就后悔。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寶寶,只不過父母每一次的帶著攻擊性的言語,都在輕易地摧毀和孩子之間信賴、平等和尊重。
要知道,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要培養(yǎng)好的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有的家長抱怨孩子的壞習慣很難管,比如看電視沒節(jié)制、愛玩電子游戲、邋遢不愛干凈等等,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再想管他就很難了。
兒童大腦功能的可塑性比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習慣。
因此從小關注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很有必要,比如與人友好交往、學會傾聽、文明用餐、舉止文明等習慣。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堅持下來并不容易,但如果這些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定會受益終身。
好的家庭教育,要有好的夫妻關系
有的父母長期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有肢體沖突;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貶低對方.......
童年經(jīng)歷過父母爭吵的孩子說:“爸爸媽媽吵架,小時候的體驗是恐懼,大一點了是失望和煩躁。”
畢淑敏在《家問》中有一段文字寫的非常好:在紛亂和丑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chǎn)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并習慣的待人處世經(jīng)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父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對孩子來說便是最好的家教。
哪怕哪天分開了,也可以很坦然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要換一種方式相處,不過,這不會改變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