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總有幾個好動的幼兒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行為特征,比如:精力旺盛、活動量大;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好動、點子多;自尊心強、受批評時會頂撞大人。為了有利于教師正確對待幼兒的好動行為,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更有助于教師把握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水平,我對本班級幼兒的好動行為進行了專門的觀察、研究,并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法。
一、幼兒好動行為的動機分析1.自我發(fā)泄在組織幼兒語言活動時,全班幼兒正在念《學好樣》的兒歌,念到一半時,小米突然提高聲調,發(fā)出了怪聲,立刻有四五名幼兒參與進去,教室里頓時亂成一片。分析:幼兒的這種行為是來自"自我發(fā)泄"的需求。因為精力旺盛,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語言課這種較安靜的活動,不能滿足他的需求而體內"過剩的精力"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發(fā)泄"出來。
。玻嗷ソ涣髟趭W爾夫音樂活動中,班級里有一部分幼兒注意力不集中,他們交頭接耳、戲弄旁邊的幼兒,以至于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分析:是幼兒不喜歡音樂活動嗎?其實不是,在音樂活動中孩子與孩子之間缺少交流,教師的提問不能滿足幼兒的交流需求,所以就產(chǎn)生了幼兒自己間相互"交流"了。
。常M魂P注自由活動時,幼兒在各自喜歡的區(qū)域活動。開開卻從這個區(qū)域跑到那個區(qū)域,又從那個區(qū)域跑到另一個區(qū)域,并不時的弄倒椅子,推一下別人,搶一下別人的玩具,使活動秩序大亂。后來經(jīng)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該幼兒是"希望引起老師的關注"因為整個活動中,教師去關注的區(qū)域總是他不在的那個區(qū),他感到冷落了,就用這種"搗亂"的方式,以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
4.對教師的"逆反"心理戶外活動結束了,全班幼兒正在排隊,丁丁卻忙的不亦樂乎,不是伸出腳絆其他幼兒,就是故意推下別的幼兒,并為自己造成的結果感到得意洋洋。老師批評他時,他滿不在乎,一臉的"看你能把我怎么樣"的表情。分析:聯(lián)系該幼兒平時的表現(xiàn),不難看出他的這種"搗亂"的行為,來自對老師以往批評指責的一種"反抗"心理。他平時活動量大,做事毛手毛腳,自制力差,經(jīng)常會做錯一些事情,和希奇古怪的事情來,批評他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可能以往教師在教育方法上過于簡單,刺傷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就故意搗亂,和教師對立起來。
5.好奇心班級門口的自然角擺放著很多的小植物,但有很多都已經(jīng)接近枯萎了,經(jīng)過詢問才得知,原來是幼兒想看看小植物是怎么長大的,植物和人的成長是不是一樣的,以至于孩子們沒有及時給植物澆水,導致小植物接近枯萎。
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由于調皮而引起的相關好動行為,通過觀察分析說明孩子的好動行為并不是我們一味的去指責就可以改正的,有些行為也是由于幼兒的某些環(huán)境因素或者心理因素造成的,如果我們一味的指責那將對孩子造成不利,我們也錯怪了孩子。
《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二十條指出"觀察幼兒,傾聽幼兒,及時關注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xiàn),了解幼兒的需要并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突發(fā)性的教學問題,在觀察基礎上合理分析,靈活調整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二、產(chǎn)生好動行為的原因1.忽視幼兒的心理需求幼兒在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求,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幼兒的心理需要不盡相同。但教師在了解幼兒情況、設計活動時,往往注重對幼兒的知識、能力方面的了解、培養(yǎng),忽視了對幼兒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和滿足。因此,在組織活動時很少考慮幼兒的心理需要,致使一些幼兒在活動中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從而一些幼兒產(chǎn)生好動的行為。
。、活動內容單一、枯燥,對幼兒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沒有多方面的交流,無法引起幼兒在情感上的共鳴,使幼兒的交往、被關注等需要得不到滿足;B、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安排的不緊湊,有時讓幼兒閑坐等待的時間太長,幼兒無事可做,難免會"胡鬧";C、對幼兒的好奇好動的心理不能正確理解,對幼兒過多約束,使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D、對幼兒的批評指責過多,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與教師對立起來。
。玻划?shù)募彝ソ甜B(yǎng)態(tài)度和方式A、傳統(tǒng)型的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是好孩子的標準是為聽話、文靜、安分守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家長往往會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這也不準玩,那也不準動,走路不準跑,說話要小聲等等。這些規(guī)矩與孩子無拘無束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孩子到幼兒園就會表現(xiàn)出更加強烈的好動、好奇、不守紀律等特征,他們在家里和在幼兒園完全判若兩人。
B、放縱型的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有部分家長往往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對孩子的行為不加以控制,讓孩子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就難于遵守常規(guī),加強了他們的好動行為。
三、對好動幼兒的教育對策及具體措施1.仔細觀察,進行針對性教育由于個體發(fā)展、年齡特點、家庭原因,好動孩子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教師應仔細觀察孩子的具體表現(xiàn),根據(jù)幼兒產(chǎn)生好動行為的原因和實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師可以經(jīng)常與幼兒交談,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在了解的基礎上,與孩子平等、耐心的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促進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