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⒆屛覀兊奈膶W作品充分展現(xiàn)魅力
雖然我們這些孩子年齡雖小,他們自己不會全部的讀懂、去理解作品,但他們都非常愿意、喜歡聽作品中的故事,并且會知道故事中誰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誰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我就利用這個條件給幼兒欣賞一些關于有分享意識在其中的故事,兒歌等,讓幼兒在故事中找到正確的做法。如小班中的早期閱讀《小兔樂樂》,先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后幫助幼兒分析故事角色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你喜歡誰?為什么?不喜歡誰?又是為什么?如果是你你該怎么做等等。讓幼兒在潛移默化地掌握分享意識。幼兒兒歌分果果、故事七色花、水果品嘗會等等。通過學習兒歌、故事中主人翁的分享行為,感受給他人帶去快樂的心情。并學著去分享,去感受。
。ㄈ、把家園共育成為最大的動力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品質(zhì)有著深厚的影響。因此我經(jīng)常利用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各方面的家教知識,與家園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還有我們還通過家委會組織家長及孩子一起去探望社區(qū)的老人,孩子們準備了兒歌、歌曲、小禮物,大家一起分享著快樂滋味……。
在與家長交流幼兒分享行為教育時,我們還在QQ群里向家長發(fā)起了幾個問題來一起探討研究,以調(diào)整家長的分享教育觀,1.您會批評孩子把家中的東西分給好友嗎?2.您會把孩子喜歡的東西都給別的孩子嗎?3.當孩子搶走家長正在用的東西時,您也會跟著搶嗎?4. 您不愿意給上門要飯的人給予幫助嗎?5您不會懲罰不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孩子嗎?在以上5項中,選擇有此類做法的家長占到了五分之一,可想而知,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十分需要更新的。只有家園同育,幼兒的分享養(yǎng)成行為才能有效。
。ㄋ模、創(chuàng)造分享機會并給予展示
在我們平時學習及一日活動過程中,我有意地去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去捕捉一些典型的分享行為,并且把它及時記錄下來,及時的讓大家一起來評價,說說誰做的行為是好的,誰是自己學習的榜樣,讓幼兒的分享行為成為自覺行動,而且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我班正是中班的下一學年階段,經(jīng)過我們?nèi)焕蠋煹呐Γ?jīng)過一年半時間的實踐研究觀察,我慶幸的發(fā)現(xiàn)我班幼兒有了很大的進步,都有了一定的分享意識。比如:小朋友拿自己喜歡的玩具,放在集體面前玩,大家都不會看別的玩具而眼紅,都會各玩各的,如實在想玩,那一定也會先征求主人的意見,玩好后肯定不會忘了說:"謝謝" 。我故意還帶了新玩具,放在顯眼位置去試探他們,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基本上都能達到我所想的目的。
分享對于心理發(fā)展水平還處于以自我中心為特征的幼兒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實上,幼兒的分享行為是在逐漸"失去自我中心"的過程中形成的。孩子能夠經(jīng)常地從他人著想,做的主動分享,做的讓你也開心、我也開心、大家都開心,這便走出了自我中心的思維境界,已培養(yǎng)成一個分享的好習慣了。
參考文獻: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學前教育學. 梁志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