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古語有云,能者為師,所以師者必須要具備的是專業(yè)技能,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逐漸成為一個極具創(chuàng)造性,復雜性的職業(yè),教師扮演的角色日益多元化,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生的同伴,朋友,家長代理人,等等,可其實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研究者。本文主要探討教師的研究者身份在教育教學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學生人格方面。
關鍵詞: 專業(yè)技能 角色 研究者 人格
引 言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有目地,有計劃的傳承文化,計劃生產(chǎn)的一種途徑,而教師作為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職業(yè),其社會功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如何做一個好老師,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也是最核心的任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教師的成長道路是漫長,是充滿挑戰(zhàn)的,這是因為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意識,有思想,有個性的人。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既是傳道者,也是解惑者,更是學者,研究者,好的老師一定要有孜孜不倦的耐心去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生。
一、研究學生人格對教育的重大意義
"人格"一詞最早來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指古羅馬演員在演希臘劇時所戴的"面具"然而人格絕非僅僅只是個體的一種外觀。一百多年前,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結合科學與哲學思辨,通過臨床經(jīng)驗驗證,首先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現(xiàn)代人格理論,由此引發(fā)了人格理論研究的熱潮。在諸多的人格理論中,較著名的有以佛洛伊德,榮格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以阿德勒,霍妮為代表的社會文化學派,以凱利,馬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學派等。[1]這些理論興起與發(fā)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對人格的關注和重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兒童青少年人格發(fā)展機制及干預研究"(課題編號:BBA080048)的子課題"促進3到6歲幼兒人格發(fā)展的教育現(xiàn)場實驗研究",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3到6歲幼兒健全人格發(fā)展與教育促進研究"(課題編號:JG10DB023)等。走進21世紀的中國,正處在全方位的推動素質教育,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時期。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突出特點就是具有獨立人格,也就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真理,堅持真理的高尚品格。素質教育的裨是全面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對被教育者全方面負責,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在構成人的諸多要素中,人格是第一要素。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在自身的發(fā)展中不懈地更新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從而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文明,遠離了野蠻。人格,就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建立高度文明的社會,必須造就高度文明的人;而高度文明人的重要標志就是要有較高的人格素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社會價值的大小,決定了人格的不同層次。因此,人格教育應該是一切教育之本。少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其思想意識、人格素養(yǎng)正處于形成的過程中。他們思想單純,思維敏捷,好奇好勝好探索,這些特點為他們人格的建構提供了良好條件。但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他們身上也存在著情緒易于波動,意志較為脆弱,認知易于"扭曲",內心常存沖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點。如果缺乏具有針對性的人格教育,這些人格弱點就會逐步"放大",甚至導致錯誤的人生定向。人格失落是當前我國學生中一個應當重視的現(xiàn)象。改革開放半我國的社會生活推向了嶄新的時代,但急劇變革的時代步伐帶來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舊觀念的交鋒,許多資產(chǎn)階級的價值觀念、人生態(tài)度也伴隨著科技文化的引進進入我國校園,使得我國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陷入了沖突、困擾,甚至一度出現(xiàn)混亂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的傾斜與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變態(tài)"等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增長勢頭。這是很令人憂慮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講,重視青少年人格教育,實質上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新的"希望工程"。從更廣的視野來思考人格教育的價值,它還具有推動、升華社會文明的巨大作用,是構建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學校人格教育,正是著眼于對青少年一代優(yōu)秀人格的塑造和構建中華民族的新文明。因而意義是重大和深遠的。
二、國內外青少年人格現(xiàn)狀
20年代以來,"人格"已成為西方學術界最引人注目的課題之一,人格教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的新朝流。
日本提出21世紀的教育目標是:寬闊的胸懷、健壯的體魄、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
新加坡歷來重視智商指數(shù)教育而著稱于世。但近年來學生自殺現(xiàn)象頻繁。據(jù)對自殺未遂者調查顯示,因學校原因而企圖自殺者占多數(shù)。為此96年吳作棟總理呼呈全民,從重視智商教育中擺脫出來,重視教育。他要求要新加坡建立一個關心他人,思想崇高的社會。
美國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也開始把品格教育作為刻不容緩的教育大計?肆诸D總統(tǒng)在他的第一任期內的教育計劃中就提出:"要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一代。"并把品格教育作為教育重要一環(huán)。
德國最近出版的《德國教育面臨挑戰(zhàn)》一書告訴我們:"德國教育改革一個重要范疇是,學校不是傳播知識,而且要關心學生品德、性格的培養(yǎng)。"綜上所述,實際上是一個人格教育問題,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人格問題已經(jīng)成了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許多國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從歷來的智力開發(fā),轉向"人格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