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或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課題,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的指導幼兒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幫助幼兒主動獲得科學經驗、建構概念、學習科學的方法,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科學的過程。教師要有強烈的觀察意向和科學的觀察態(tài)度,要以欣賞、忍耐、研究的態(tài)度去觀察幼兒,要以一種開放性的心態(tài),充分了解幼兒,會解讀幼兒的行為,理解幼兒的行為,從中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情感態(tài)度認知水平、個別差異等,以提供適時、適度的指導,是幼兒重新及其探索的興趣。而行為觀察方法是指人們對周圍存在事物的現象和過程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基于研究者對事物的現象和過程的理解。但是,科學的觀察,并不是指人們對觀察的一般理解,即不僅僅是“仔細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的、社會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借助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這種科學的觀察,就是教育科學研究中的觀察法。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幼兒產生積極探索的行為呢,促進幼兒主動探索呢?
一、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動機、力量,興趣使幼兒敢于冒險,并使活動得以維持。幼兒沒有興趣,就缺乏真正的動機,而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求知欲望的生長點。因此,我們在提高幼兒興趣的同時,首先必須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1、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生活。
由于幼兒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的限制,他們往往對有趣的、能直接動手操作探索的活動興趣高。幼兒好奇好新好問,具有“發(fā)現”求知的心理基礎。于是,在對幼兒進行興趣的培養(yǎng)時,我們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幼兒身邊常見的的科學內容進行活動。例如:幼兒最喜歡玩的一個內容就是玩水,于是老師設計了科學活動“幫水寶寶搬家”,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各種感官,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來找出水寶寶從而掌握對水的認識,再在認識水的特點之二(水是流動的)時,我并沒有直接去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通過運水來以了解水的流動性。如:給幼兒材料準備上用心設計,有壞了的塑料袋、有漏空的籃子、勺子等等。還有一些能運水的瓶子、毛巾、小碗……在運水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哪些工具可以運水的,哪些工具不可以運水的,幼兒興趣高漲,紛紛動腦筋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培養(yǎng)了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2、積極引導幼兒操作、探索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
陳鶴琴先生說:“凡能使孩子快樂的刺激容易印在小孩子的腦筋里”因此,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時需要幼兒動手去操作、去觀察、去比較、去思考,讓他們從操作中得到經驗和體會。我們選擇一些操作比較簡單,而效果比較明顯的試驗,讓幼兒操作,使幼兒易于完成,獲得成功,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科學活動保持持久的興趣。
如:在“請你摸一摸”活動中,我先激發(fā)幼兒動手觸摸的興趣,問:“桌上有很多東西,請你們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說說你有什么感覺?”讓幼兒開始了第一次探索,并自由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在一定時間的自由探索后,教師進一步提出明確而深化的問題,啟發(fā)幼兒再次探索。如:“這兩瓶水摸上去感覺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捏捏海綿和積木有什么不一樣?”等等,從而使幼兒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特征,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幼兒的探索興趣。通過讓幼兒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練一練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到初淺的知識技能,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和探究能力。幼兒的好奇和探索欲都非常強,他們在不停地看、摸、問中,好奇心得到滿足,產生求知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愿望,讓他們對有興趣的現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發(fā)展等產生的好奇心,主動進行探索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