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育活動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學齡前的兒童對于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圍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y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在角色游戲中,小班幼兒特別是初入園的幼兒角色意識弱,或缺乏角色意識,所以他們玩起來難于進入角色,游戲形式單調、平淡,使角色游戲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意義和目的。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角色意識,使角色游戲達到其相應的教育意義和目的,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出培養(yǎng)小班幼兒角色意識的途徑,具體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豐富經驗,理解角色角色游戲的內容來自現實生活,是社會性的游戲,只有讓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才能產生玩游戲的愿望。所以必須讓幼兒了解和認識角色的作用與行為,初步建立起角色意識,進而在游戲中自己進入角色。
首先應通過開發(fā)多項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初步形成角色意識。如:主題活動"我的家",要求幼兒回家了解,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他們在家干些什么家務?一家人是怎樣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誰辛苦地把你們帶大?你在家?guī)蛬寢屪隽耸裁词拢客ㄟ^這樣有意的觀察,使幼兒認識了角色的行為,豐富了生活經驗,理解了角色的實際意義。然后組織幼兒討論談話,加深對角色行為的理解和認識。其次應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人們的活動,豐富幼兒的認知。如:帶幼兒外出散步,組織幼兒參觀商店的營業(yè)員如何熱情接待顧客,看警察怎樣指揮交通;看醫(yī)生如何給病人看病等,并以此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人們對勞動的態(tài)度。同時要求家長帶孩子參加健康的社會活動,以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建立起角色意識。此外,還應輔以故事、看圖片、談話等形式,通過文藝作品豐富幼兒的經驗。
這樣,隨著幼兒觀察的不斷深入,經驗的不斷豐富,孩子們玩起角色游戲就不會出現搶占材料、自顧自玩或無所適從的現象。他們能意識到自己在扮演角色,自己的行為必須符合角色的身份,必須大家合作游戲。
二、選擇合適的主題,誘發(fā)興趣角色游戲是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游戲中,幼兒進行社會性的學習,所以游戲的主題內容必須是幼兒熟悉的生活內容。小班幼兒由于閱歷所限,很多事情他們還沒經歷過,很多角色他們無從體驗。因此,我們必須選擇幼兒熟悉的生活主題。熟悉的角色才能激起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從而使幼兒樹立起角色意識。
首先,應從幼兒熟悉的事物中選擇合適的主題。幼兒無一例外地對"娃娃"感興趣,而生活中和他們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爸爸、媽媽。幼兒最豐富的經驗也莫過于和爸爸、媽媽的共同生活經驗。因此,我們將"娃娃家"作為小班最初開展的游戲主題。事實上從孩子們對"娃娃家"的喜愛程度,更加證實了"娃娃家"是小班幼兒的最佳角色游戲主題。幼兒園是孩子們生活、學習的主題場所。孩子們喜愛老師,樂于上幼兒園,他們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在"幼兒園"這一游戲中,孩子們不僅能按意愿再現幼兒園上課、游戲、做操、表演節(jié)目等活動,也滿足了一些孩子想當一名老師的愿望。可見"幼兒園"也是小班幼兒能接受和喜愛的角色游戲主題。
其次,應從幼兒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去選擇主題。在和孩子們接觸中,我發(fā)現"警察"和"司機"一直是他們所崇敬的人物,孩子們跟著父母外出,車子"嘀嘀"一開就把他們帶到很遠的地方,真是棒極了。還有那警察穿著制服,威風凜凜地指揮交通,在孩子們眼里也是再神氣不過了,他們多么想嘗嘗開開汽車、當當警察的滋味。因此,"公共汽車"游戲深受孩子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