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分享中交流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師幼之間需通過語言指令來完成分享,如當幼兒在玩玩具時因為自控能力的差距,會發(fā)生爭吵。這時就需要老師的語言介入:"這個玩具我們一起玩可以嗎,我也喜歡玩。""我們輪流玩玩具好嗎?"漸漸地,幼兒學會了協(xié)商,也了解到尊重別人及等待輪換的重要性,可以幫助幼兒解決一些分享中出現(xiàn)的問題。
。ǘ┘覉@共育幼兒的生活基本保持兩點一線"幼兒園"--"家庭",因此,家庭成員的教育方式也相當重要。雖然現(xiàn)在的家長都認為自己能有意或無意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行為,比如:讓孩子將自己的食物分給大人吃,將玩具拿出來給同伴玩;但在"什么是真正的分享行為""如何引導"等方面存在不恰當?shù)恼J識。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會利用家長園地、口頭交流、家長會等形式將分享行為的理論及教育策略等做宣傳,使家長有明確的意識,共同配合做好教育。
六、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引導幼兒愛身邊的人,教育幼兒愛身邊最親密的人、愛教師、愛家人、愛小朋友(關心別人、愛別人是幼兒分享的思想基礎)。
第二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開展活動認識理解分享,初步學會一些分享的方式方法。
第三階段:(2012年2月-2011年4月)多種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意識,在實際活動中,強化幼兒的分享行為,變被動分享為主動,使其真正做到能與人分享。
第四階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對在研究過程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撰寫研究報告與相關反思性材料。
七、問題解決的預期效果1、提高小班幼兒在活動中與教師、同班間的交流分享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2、以新《綱要》理論為支撐,不斷探索對交流分享的認識和理解,歸納出不同情景下提高幼兒交流分享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支持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