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家庭中,絕大多數(shù)幼兒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缺乏愛心。針對幼兒缺乏愛心的這種普遍現(xiàn)象,我們遵循幼兒道德認識規(guī)律,采取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近入遠,由具體到抽象的措施,幫助幼兒體驗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認識父母長輩為自己而辛勤操勞,從而激發(fā)起他們愛父母、愛長輩的情感,繼而進一步啟發(fā)使他們將愛的情感付諸于行動,表達自己對父母長輩的愛,以尋求一條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行的途徑。
二、實驗方法、步驟及內容
1、實驗對象
大班5—6歲幼兒35名為實驗對象
2、實驗方法與步驟:
第一階段:調查幼兒愛的情感基礎情況
制作一份《專題教育基礎情況表》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能向父母、長輩問好有禮貌,共6題。第二部分為幫父母長輩們做事,共8題。第三部分為關心父母長輩,共3題。每題有3個答案供選擇,一級3分,二級2分,三級1分。考慮到幼兒愛父母、愛長輩的情感在家庭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因此表格由家長填寫。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家很少主動表現(xiàn)得有愛心。在禮貌方面一部分孩子能夠做到主動問好,而大部分孩子都是比較被動,甚至不說、不做;在為父母長輩做事方面猶為明顯,大部分孩子不愿主動為自己做事,因此為長輩服務的想法就更少了;從關心父母長輩來看,更多的孩子表現(xiàn)出自私。因此,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促使孩子的愛的情感產生,使他們更加具有愛心。
第二階段:實施具體的教育方法
采用主題與教師主導相結合
采用教師教給做法與根據(jù)幼兒認識水平,引導他們運用眼、口、腦主動參與相結合的方法,保證讓幼兒有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機會。
第一層次:看看講講。
1. 教師在平時利用晨間談話、游戲間隙等時間向幼兒講述自己在家長接送幼兒或家訪時,觀察到的父母長輩對幼兒關心愛護的行為與言語進行隨機教育。如:有些家長當孩子生病時,總是對其再三叮囑注意事項,又托教師給予關照疼愛之情溢于言表。每當這時,我們就進行教育:“爸爸(媽媽)多關心(疼)你呀!”并及時組織討論:要是爸爸媽媽生病了你會怎么做?
2. 請幼兒回家觀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家忙些什么,從幼兒的講述中選一些家長為孩子而做的事進行教育。
3. 讓家長向幼兒講述一件自己關心幼兒的實例,并請幼兒在班上復述,讓幼兒了解父母長輩為養(yǎng)育自己而辛勤操勞,從而自然而然地萌發(fā)幼兒愛父母長輩的情感。有位幼兒給大家講:“有一次媽媽和我在外面,下雨了媽媽把衣服脫下來給我披,自己身上濕濕的,媽媽對我真好。”孩子說的話充滿了真情。
第二層次:問問學學
當幼兒初步萌發(fā)了愛父母愛長輩的情感時,教師及時給予他們適當幫助,將他們的情感通過一定途徑表達出來,指導幼兒將愛的情感轉化為愛的行動。
1. 啟發(fā)指導幼兒進行口頭調查:如果你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要讓他們高興,你怎樣做他們最高興?怎樣使他們最生氣?回去問一問。有的幼兒說:“媽媽燒飯,我分筷子,媽媽很高興”;有的說:“爺爺年紀大了,我?guī)退繁,他很高興”;又有的說:“我睡懶覺,媽媽生氣了”等等。針對實例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使長輩高興的事,是對我們有益的事,我們應該做的事;使長輩生氣的事,是對我們沒好處的事,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事。我們要多做使長輩高興的事,盡量不做使長輩生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