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開口說話早,必須要增加語言刺激,可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做,只是簡單地讓寶寶跟讀,模仿說話,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在無效的重復、記憶,這對寶寶的語言發(fā)展似乎用處不大。
啥是“沉浸式”語言啟蒙
所有寶寶的語言學習動機是“內(nèi)在的”、“本能的”、“自發(fā)的”。增加語言信息的刺激頻率和密度,無疑會讓寶寶的認知和記憶獲得領先搶跑,完成從聽到說的快速發(fā)展。
如何激發(fā)本能的語言動機,擴大寶寶的內(nèi)在的語言興趣,從而自發(fā)地獲得語言學習動力呢?當下有個時髦的詞語——“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是一種積極性的心理表現(xiàn),意味著完全的投入,注意力專注,意味著活動時獲得了很大的愉悅感,且不會厭倦。
很多父母抽出時間教寶寶說話,陪寶寶游戲,但卻很少能夠讓寶寶進入到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狀態(tài),甚至連營造此類的氛圍都做得很差。
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1-2歲:
示范:語言的示范需要肢體動作,最好帶有指向性,這個階段的寶寶理解能力不足,需要行為示范來指引。
模仿:模仿是學習語言的最簡單方式,但在情境中模仿說話,才有利于寶寶思考和認知。
擴展:父母引導寶寶說話時,要注意隨時彌補漏洞,幫助寶寶學會表達的靈活性。
延伸:寶寶模仿說話總是比較簡單,父母要引導同一詞語的更多語義內(nèi)容。延伸語言的長度和深度。
2-3歲:
激發(fā)興趣:父母要從寶寶的興趣出發(fā),比如玩具和游戲等等,這些更有利于進行語言互動,避免刻板枯燥等方式的教學。
自我談話:寶寶自言自語時,也是一種語言學習,更是一種沉浸情節(jié)的感受,父母不要急于打斷。要給予寶寶自我思考的空間。
降低速度:這個年齡的寶寶,還有很多發(fā)音不準,語速越快發(fā)音就越不清晰,家長和寶寶交流時,可以放慢自己的語速,引導寶寶放慢自己說話的速度。
發(fā)問選擇:多讓寶寶發(fā)問,父母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可以讓寶寶多一些選擇權(quán)更有利于思考。最好多給幾個答案,讓他們自己判斷。
3-4歲:
增加話題:3歲寶寶開始進入幼兒園,父母可以根據(jù)日常的生活學習經(jīng)歷,增加更多話題,讓寶寶回憶白天幼兒園的場景,增加話題。
發(fā)表意見:3歲后,寶寶的自我意識很突出,會主動表達觀點,這個時候需要父母給予發(fā)表自我觀點的機會,并尊重寶寶的話語權(quán)。
平行對話:注意語言交流時的語氣,不要開口就是講道理,總是用批評、說教等方式說話,寶寶會逐漸厭煩與父母溝通。
學會聆聽:4歲前寶寶會有很強的自尊心,有時心里有委屈,會抱怨會嘮叨,父母要學會聆聽,學會安撫,不要簡單、敷衍地回答。
4-5歲:
語言特長:處于幼兒園大班階段,寶寶們的語言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發(fā)掘他們的語言特長,比如唱歌、口才、朗誦等。
文字語言:注重口語開發(fā)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文字語言的發(fā)展,聽、說、讀、寫等都很重要,尤其是進入小學后,閱讀理解是一道難關。
社交溝通:如果你希望寶寶是個“社交天花板”,那么一定要走出去,多交流,多溝通,特別是與同齡人之間的互動,這些經(jīng)驗是父母無法給予的。
批評贊美: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當與孩子溝通無效時,注意批評和懲戒的尺度,無論怎樣都不要使用暴力語言。
陪伴孩子的成長,不是付出就有回報,需要父母將就一些策略,多動一些腦筋,讓寶寶早開口說話很簡單,讓寶寶的語言展現(xiàn)天賦卻很難。學會了以上這幾個策略,寶寶的語言一定好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