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為了治好病,又不苦口,藥劑師發(fā)明了糖衣片。那么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能否找到一些“糖衣片”,讓孩子吃了,樂于改正自己的缺點呢?
一個周末,張先生的孩子找同學玩,很久沒回家,夫婦二人提心吊膽,到處亂找。天黑了,兒子才滿身泥巴回到家。原來他和同學去河邊釣魚了!張先生非常生氣,把兒子狠狠地“揍”了一頓。兒子不服地說:我只不過多玩了一會兒,有啥不對的,再說又不是我一個人!說著,他鉆到自己的屋子生氣去了。停了好一會兒,張先生推開兒子的房門,坐到他身邊,溫和地說:“你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交往能力強,老師經(jīng)常表揚你,我之所以對你要求這么嚴格,是因為你比一般的孩子更優(yōu)秀。既然這樣,我對你的要求就一定比別人高。今天你回來遲了,你不知道我和你媽媽多么擔心,再說你們去河邊玩也十分危險,以后想去我們一塊去。”這時,孩子的眼里已經(jīng)噙滿淚水。
孩子犯了錯誤,可根據(jù)情節(jié)做出相應的責罰,但要給孩子一定的冷靜和反思時間,并說出責罰的原因。當你的話能讓孩子留下淚水,證明他已經(jīng)理解、接納了你,相反,當孩子歪著頭,或斜著眼跟你頂牛時,千萬不要再給他講道理,這個時候他根本就不會理睬你。孩子個性千千萬,教育方法也千千萬,只要能找到適合孩子個性特征的方法,我們的教育就輕松自如了,孩子的成長也就輕松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