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觀念根深蒂固。今天,當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等新教育理念沖擊傳統(tǒng)教育的時候,總有不少父母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來城中熱門話題“丁丁案”中,丁丁媽媽與“繼父”在使丁丁身心嚴重受創(chuàng)之后,居然還直言不諱“我們打她是因為愛她”!于是又引起了人們對父母管教時該不該打孩子的關注。
【新聞調查】
全國半數以上孩子在家挨過打;廣州75%父母愿意耐心教育,但并不到位
據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政策與發(fā)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東、湖北等十省市所進行的“少年兒童人身傷害問題研究”隨機抽樣調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時,采取打或罵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調查的5846份有效問卷中,分別有60.9%的孩子在家中挨打,有84%的孩子在家里挨過罵,有14.1%的父母打孩子時打得很重,并留下了傷痕。相信“打一頓”管用的,農村高于城市,父親高于母親!
在廣州“小馬駒助教計劃”的調查中,“對孩子犯錯會采取什么方式教育”一問中,75%的父母表示會“批評教育,耐心說教”,24%的父母會“不理睬、打罵或挖苦”。而據采訪所知,父母們的“批評教育,耐心說教”其實也并不到位!
孩子對父母的打罵又有什么感受呢?在以上第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9.2%的孩子產生過死的念頭,18.1%的孩子想離家出走,8.4%的孩子恨不得與父母拼了,還有6.0%的孩子想長大以后找他們算賬,只有28.5%的孩子對此抱無所謂態(tài)度。這說明,孩子在遭遇到家庭暴力的時候,具有強烈的反抗愿望,甚至想采取極端的自毀手段來報復施暴者。此外,孩子對暴力傷害的恐懼也比其他傷害要嚴重,他們對“害怕受到別人威脅、打罵”的選擇比例高達41.2%。
為人父母,恐怕怎么也沒有想到過,出自一片愛子(女)之心的教育,竟會招致孩子的怨恨,導致孩子嚴重的心理偏差。以下是一個真實的個案:包包今年4歲,因父母無暇照顧,長期與外婆一家同住。而她也屬于比較頑皮的孩子,總是惹外婆生氣,與小表哥一比較就更加顯得不乖巧不聽話了,外婆氣急了就打她,還向她媽媽告狀。媽媽聽了,便又是一頓打罵?砂酱虮阍健皦摹保耙欢螘r間居然還在陽臺上演了一幕“跳樓自殺”。她說:“沒有人疼我,你們誰都不喜歡我,個個都打我,我死了算了。”這樣的一番話,竟出自一個4歲小娃的口,真是發(fā)人深省!
鄧穎超說過:“打罵孩子,使孩子一時表面服從,心里反感,甚至也學著對待別人。用這種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養(yǎng)成自卑、膽小、孤僻、撒謊等不正常的性格!笨磥恚覀冊僖膊荒苷f“打是親,罵是愛”了。經常打孩子的父母應當深思,切切不可在粗暴施教的路上走得太遠!
【現身說法】
主打派:獎罰分明,樹立威嚴
羅先生(40歲,海珠區(qū),兒子10歲)
很多人問我打不打孩子,因為兒子跟我特別親,看起來我就不像是會打孩子的父親。我打,怎么不打?兒子不做作業(yè)、光顧著玩游戲機,經常搗蛋或者撒謊,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打。我也不是不給兒子講道理,只是沒有時間三番四次跟他講。有時看他媽媽耐著性子陪他做作業(yè),他就是一味磨磨蹭蹭的,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肚子餓,要不就是不見了橡皮,真的被他氣壞了,只有給他點懲罰才能讓他趕快做。以兒子懶惰不自覺的壞毛病,我不盯緊點,他學習很快就會落下來的。馬思聰也是他爸爸打成材的,我打,也是為他好。而且我也是獎罰分明,該游戲時游戲,該學習時學習,他做好的時候,我獎得毫不含糊,平時休假,我就和他一起玩?zhèn)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