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預入園
預入園,即在幼兒正式入園前,由家長與孩子一起上幼兒園。家訪時,我們可以向孩子和家長發(fā)出熱情地邀請,激發(fā)幼兒對幼兒園的向往。預入園那幾天,可安排一些有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如:和媽媽一起做小草裙;讓爸爸馱著做小烏龜;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手指游戲等等。豐富有趣的親子游戲會讓幼兒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鮮、快樂,使幼兒感性地認識幼兒園的生活,對幼兒園獲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理上制造一種深刻的“首次效應”。
3.延時分離
以往在幼兒早晨入園時,為了防止孩子哭鬧不休,常常會催促家長馬上離開,或者是趁孩子不注意時悄悄離去,但這種“強迫分離法”卻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幼兒的分離焦慮,從而給自己的工作也平添了不少的麻煩。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呢?我們可以在家長與幼兒間運用“延時分離法”。入園后允許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游戲,相處一段時間后,再自然地互相道別,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排解和疏導幼兒不愉快的情緒,減輕幼兒對入園的恐懼,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
4.創(chuàng)設豐富的環(huán)境
陳鶴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適應新環(huán)境》這一演講中就提出,教師要解決幼稚生的入園適應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要“設置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以便轉(zhuǎn)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從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當中消失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創(chuàng)設一個豐富的環(huán)境,重要的是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乃至不同性別來創(chuàng)設。我們可以投放一些與家庭生活相關聯(lián)的、讓幼兒感受到既熟悉又親切的、情感有所寄托的一些玩具,如:娃娃家的鍋、碗、瓢、盆、勺子、爐子、蔬菜、娃娃等玩具;幼兒從家里帶來的一些寵愛的電動汽車、玩具熊、布娃娃等玩具;以及能讓幼兒爬爬、跳跳的運動器材等等,這樣的環(huán)境可以大大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幼兒想家的情緒,消除幼兒的焦慮。
5.開展有趣的活動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因為好玩是幼兒的天性,豐富多彩的活動最能吸引幼兒、留住幼兒,尤其要以幼兒園同齡幼兒集中的優(yōu)勢,讓幼兒感到集體生活的樂趣。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幼兒。例如,為了滿足幼兒喜歡戶外活動的需求,我們可以組織幼兒去玩大型玩具(娃娃城、滑梯、迷宮等),組織幼兒玩沙土等;我們還可以開設活動區(qū),在活動時老師參與活動,并且到各個活動區(qū)內(nèi)照顧組織好孩子。這樣孩子們會完全放松地去活動,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讓他們感受到極大的樂趣和滿足。教師還可以給幼兒講好聽的故事,帶他們唱他們喜愛的歌曲,做他們喜歡做的游戲,教師在游戲中充當角色,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小朋友在一起有無限的樂趣。當幼兒在活動中有一丁點兒進步時,教師要及時以肯定和表揚,讓幼兒愉快度過每一天。孩子與父母一起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參加幼兒園活動,在心理上會感到安全、放松。預入園為幼兒早日適應幼兒園新環(huán)境提供了“心理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