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寶寶做錯事是要道歉的
就餐的時候,客人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的位置上。小家伙就開始鬧:“那是我的地方,我要坐那里。”女主人趕緊過來勸,小家伙還是鬧,男主人變得嚴肅起來:“不聽話,就回到自己的房間里去!”小家伙還真倔,流著淚沖上了樓。
客人連忙說:“沒關系,換一下位置吧!”女主人卻說:“不行,這樣會寵壞孩子的。”過了十幾分鐘,小家伙下了樓,男主人問:“準備好了嗎?”小家伙重重地點了點頭,低著頭向客人道歉。這時候,男主人和女主人先后放下餐具走過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家伙。
二、媽媽是孩子的行政長官
在國內,媽媽是孩子的“護身符”,護短、寵孩子是媽媽的“專利”。然而,在美國卻不是這樣。
在一家超市,一個美國母親牽著一個大約兩歲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著一個玩具沖鋒槍坐在地上哭鬧:“我就要這個!我就要這個!”媽媽哄了幾分鐘,似乎并不見效,于是雙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來,嚴厲地說:“小彼得,看著媽媽的眼睛,媽媽說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頭。這位美國媽媽更嚴厲了:“彼得,把頭抬起來!”小男孩緩緩地抬起了頭,看著媽媽。幾分鐘后,小男孩似乎讀懂了媽媽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槍遞給了媽媽。
美國家長認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媽媽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在美國,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電子游戲、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都事先需要向媽媽請示,并做出“預算”。
三、孩子永遠是父母的驕傲
一個美國寶寶經常拿出一個幼稚的圖畫集讓朋友看。說實話,那些圖畫簡直就是涂鴉,有些還能辨認出是只鳥或者房子,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墒沁@位爸爸卻把它視為寶貝,逐一給我們介紹這是孩子幾歲的作品,讓人充分感受到孩子永遠是父母的驕傲。
還有一次旅行,一個領隊的美國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斷地撥打手機。朋友都以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后來才知道,他兒子在那天參加小區(qū)里的足球比賽。有人甚至說:“什么事啊!不就是孩子們鬧著玩嗎?”縱然如此,最終孩子還是沮喪地向父親匯報了他們的戰(zhàn)況。這位父親聽完后笑著安慰道:“這么激烈啊!我的寶貝!可惜我沒能看到,對手太厲害了!下次,我們再努力,一定能夠打敗他們!”
中國孩子:我需要這樣的教育
寶寶需要的教育方式一: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
媽媽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yè)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培養(yǎng)的孩子情感智商往往出眾,他擁有較高的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更容易在生活中遙遙領先。
支招:媽媽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交友技巧
一位朋友說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難。當時一位隊友受傷了,這位朋友的媽媽堅持要他打個電話,問問那個男孩感覺怎樣。“媽媽,”他反對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他會知道的。”他的媽媽回答道。這個電話標志著親密友誼的開始。“我的媽媽讓我明白:友誼起源于你對他人所表示的關切而不是要他人對你表示關切”。
寶寶需要的教育方式二: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chuàng)造奇跡,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自責,使他們會為了獲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險。
表揚也有正確的方法與錯誤的方法。大多數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細數總總,而在表揚時卻言語含糊——“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種評價會使片刻的光彩頓然消逝。因此表楊應具體些,與其說“你很勇敢”不如說“我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這樣明確地說明了為什么這種行為值得表揚。
每個人都有一個“要害區(qū)”,這個區(qū)域一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媽媽,你可能比誰都了解對于你的孩子來說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一課程,如果你不了解,問一問沒什么不對。
其次,由于孩子們來說,一時間內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鐘一百次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鐘的表揚。
寶寶需要的教育方式三:談論“禁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里。在這個世界里,孩子們放眼接觸到的盡是毒品、酒精與性。一些媽媽擔心談論諸如此類的禁忌行為是在鼓勵他們這么做。
但事實正好相反,調查發(fā)現:那些與父母作過坦誠交談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與酗酒。孩子們需要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才會得以生長。這種無條件的愛并不意味著你不設定任何界限,設定界限是向孩子們顯示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當一個孩子越界時,向他們說明你對這種行為而不是他們本身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