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兒排尿時要注意檢查尿布。當尿量減少或尿液味道強烈則嬰兒可能有脫水狀況。
嬰兒尿布臟后需及時更換以避免嬰兒下身出現(xiàn)不適。用冷開水進行清洗后拍干。護膚霜有助于保護嬰兒的肌膚,在換上干凈尿布前可涂上一薄層護膚霜。
若嬰兒情況不佳或腹瀉(嘔吐)持續(xù)超過24小時,則應咨詢全科醫(yī)師的意見。
咨詢藥師,在嬰兒飲用水中加入適當?shù)某煞忠越档统霈F(xiàn)脫水的風險。
保證家中成員徹底和規(guī)律地清潔雙手;在換尿布和大小便后要使用肥皂洗手;在接觸食物前洗手。
不做(DO NOT)
不要私自給嬰兒服用止瀉藥。
不要給予嬰兒含糖液體或含有"代糖"(如阿斯巴甜)的液體,因為糖分可能會使腹瀉加劇。
不要急于改變嬰兒的喂養(yǎng)習慣(如停止母乳喂養(yǎng)或日常使用的某品牌配方乳喂養(yǎng))。
不要讓嬰兒"分享"私人物品。
治療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
o顯效: 服藥3天后,大便次數(shù)每天≤3 次,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
o有效: 服藥3 天后,大便每天≤4 次,大便性狀好轉,水分明顯減少,全身癥狀基本消失。
o無效: 服藥3 天大便次數(shù)、性狀及全身癥狀無好轉。
結果
本組病例共247例,顯效104例,顯效率42.1%,有效140例,有效率56.7%,無效3例,總有效率98.8%。服藥期間無特殊不良反應。3例無效患兒中一例轉入?漆t(yī)院就診,診斷為胃食管反流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于?漆t(yī)院治療后痊愈;1例系早產兒重癥營養(yǎng)不良及抗生素過度使用導致,經兒保門診長時間調節(jié)后痊愈;1例考慮為蛋白過敏,跟蹤失敗。
治療體會
日常醫(yī)療活動中所遇小兒腹瀉從病因學上講,多為腸道病毒感染、天氣變化致腸道菌群紊亂、飲食改變、呼吸道感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等因素造成,細菌感染因素少見。醫(yī)師在不能進行病原學監(jiān)測的條件下,可以仔細詢問病史了解病因,并從大便性狀辨認:黃色水樣便多為腸道病毒、產毒性大腸桿菌感染導致,可不用抗生素;黏液膿血便多為細菌感染,可考慮使用抗生素。
筆者于醫(yī)療活動中所遇小兒腹瀉危重病例主要有3類,一類為中重度脫水致循環(huán)障礙,一類為細菌感染、膿毒血癥導致中毒性休克,另一類為前兩者混合存在。故門診醫(yī)生要充分掌握患兒脫水程度的判斷及全身中毒癥狀輕重的鑒別,及時行靜脈補液及抗感染性休克等搶救性治療。
蒙脫石散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等有較強的固定、抑制作用,可使其失去致病力,具有止瀉、抑制病原體、利于腸道益生菌生長和提高胃腸黏膜防御功能等多種作用,是目前治療腹瀉病的理想的藥物。微生態(tài)療法可為腹瀉患兒補充腸道內正常菌群,恢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抑制腸道致病菌的繁殖,從而促進腹瀉的好轉。一般輕中度腹瀉患者在考慮無細菌感染的情況下,采用胃腸黏膜保護療法、微生態(tài)療法、補充鋅元素及飲食療法等綜合治療后,多可痊愈。但醫(yī)師一定要告誡家長患兒補水的重要性及危重病例的表現(xiàn)(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高熱或體溫不升等),并為其配用ORS或教其配置。
綜上所述,治療小兒腹瀉病應改變舊觀念,強調合理飲食、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才能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使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