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亂涂鴉并非無意義
“他拿起一只馬克筆,稍顯費力的拔下筆蓋,之后就開始在紙上涂抹。他的小手緊緊的攥著馬克筆,一下向上、一下往下,來回重復著逐漸他慢慢的加快這一動作,身體隨著節(jié)奏晃動著并發(fā)出咯兒咯兒的笑聲。”
在旁觀者眼里,這只是孩子的胡亂涂鴉而已:他的手部動作是隨機的,沒有任何意義的,他甚至不用看著紙……但實際上,以上一些列動作就是這個孩子運用自己的頭腦和感情實踐了一次“繪畫行為”。
寶寶最初的繪畫行為通常出現(xiàn)在寶寶15個月左右。這個階段的繪畫行為我們一般看作是寶寶肩部運動的結果。寶寶通過蠟筆的觸感、氣味、以及在紙面上滑動的感覺來獲得感官上的反饋。
寶寶2-3歲時,對手指及手部肌肉的協(xié)調控制能力變得更強。他們可以重復的畫出曲線、直線、斜線、橫線以及豎線。逐漸,他們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握住蠟筆、馬克筆等等繪畫工具。
可以說,在0-3歲期間,寶寶“繪畫能力”提升的過程,其實是寶寶對手部肌肉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的提升過程,這是日后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基本能力。就像學習語言必須經(jīng)歷牙牙學語的階段一樣,涂鴉,是幫助孩子們學會控制和協(xié)調肌肉的天然通道。
而真正具有意義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在寶寶3歲左右,孩子的思維過程將通過有形的圖畫展現(xiàn)給我們:例如用一個圓圈代表人的頭,用兩條直線當作腿。這代表孩子已經(jīng)可以開始用符號來表示現(xiàn)實中的物體。直到4-5歲,孩子已經(jīng)可以開始通過圖畫來講故事或解決問題。
2|鼓勵勝于教育
培養(yǎng)寶寶的繪畫技能,家長在這一階段要做的更多的是遵從寶寶的天性選擇,給他自由發(fā)展的空間。那么寶媽們,你們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讓藝術創(chuàng)作變成游戲的一部分:給孩子提供稍粗一些的便于手握的蠟筆或馬克筆。如果擔心紙張的浪費可以讓孩子在廢報紙上畫畫,或者將舊的購物紙袋剪成紙張,在每天的游戲時間中和孩子一起享受繪畫的樂趣。
第二、不需要任何指導,讓孩子自己探索:這點非常重要,有學者說過:“創(chuàng)新意味著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獨立的創(chuàng)造過程有助于孩子自信性格的形成,幫助孩子在日后成為更有能力、有智慧的人。
第三、重視過程,而非結果:我們常常稱贊孩子在繪畫中取得的成績,但也常常因為類似于“樹是紫色的”問題而感到頭疼。我們總想著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但其實在這個階段,孩子在過程中所能收獲的要更多。因此即使是在過程中也要多多稱贊孩子,例如“寶寶涂的顏色很好看,讓人心情很好”、“這朵花好特別”或者讓你的孩子為你講講畫的內(nèi)容,你會從他的分享中更了解你的孩子。
第四、將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我們可以不用像貝克漢姆那樣把小七幼稚的涂鴉變成自己的紋身,但至少要對孩子的作品表示尊重,收集起來或者是掛在家里作為擺設,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重要的。
文化,通常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產(chǎn)生作用,在早期繪畫能力培養(yǎng)階段,依然要堅持“融于生活”的原則:可以隨時與孩子探討顏色、線條、形狀等,與孩子一起欣賞高質量的美術作品等。
3|兩個不要
一、不要模型:孩子的關注點往往在抽象的線條和形狀上,不要急于給孩子提供模型,讓他們照著畫。孩子并不具備那樣的能力,這樣的做法會大大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二、不要問“這是什么?”: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來描述自己的作品,而不要簡單粗暴地問“這是什么?”,這種表達看起來并不積極,家長應該更多采取正面的鼓勵式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繪畫”這一簡單行為在孩子身體和情感發(fā)展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繪畫通過孩子自主的體驗和表達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孩子的運作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鍛煉,可以說繪畫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種種的好處。不過不要功利的看待這些好處,這只是孩子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