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描述的場景,是本人去幼兒園實習(xí)不久就觀察到的,而且每天都是這樣重復(fù)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師每日按照活動的時間安排,到了時間,便向幼兒開啟命令型指令互動。但是對于幼兒,讓其聽到指令后立刻停下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情是很難的。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況,通常采用的是一一點名的方法,不用幼兒回答,只要按要求執(zhí)行就可以。不難看出,這種互動方法還是有些效果,一些沒有及時去小便的幼兒,會在教師的召喚下去做。在和教師的談話中,S 老師說:"孩子們好像聽不懂話似的,一個一個叫他們,他們才動呢。孩子這么多,如果不叫他們快點,到下一節(jié)課上課了也干不完。就這么管還不聽呢。"④關(guān)心型詢問"穿這個冷嗎?"9:50。整理活動。
"小朋友們,喝完水了,把你們的室外鞋找出來,咱們要去做操了。"L 教師對著還沒有喝完水的小朋友們說道。L 教師走到教室門口,看著走廊盡頭儲物柜旁的幼兒找著自己的室外鞋。寶寶第一個找到了自己的室外鞋,拿著小鞋要進教室穿。經(jīng)過教師旁邊時,L 教師伸手摸了摸寶寶的外套,對著寶寶說:"寶寶,你穿這個冷嗎?"寶寶搖搖頭。教師又追問道:"你早晨穿這個來的時候冷嗎?"寶寶說:"不冷。"教師拍了拍寶寶的肩膀,點了點頭。寶寶抱著小鞋走進教室。
⑤質(zhì)疑型詢問"你喝水了嗎?"14:30。如廁、飲水活動。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們都穿好衣服。H 教師對著幼兒說:"都去小便,回來喝水。現(xiàn)在天氣太干了,都接一大杯子水。"H 教師收拾好幼兒的床鋪后,過去給已經(jīng)小便、喝水完的女孩子梳頭。馬子琪小便回來,慢慢悠悠地在教室里走著,看看今天吃什么午點,又過來坐在教師旁邊,等著老師給她梳頭。H 教師一邊梳著頭發(fā),一邊四周環(huán)視著,看到了旁邊的馬子琪。H 教師停下來,對馬子琪說:"琪琪,你喝水了嗎?"馬子琪小聲說了一句:"喝了。"H 教師臉上一下嚴(yán)肅了起來,說:"我怎么沒看見你喝水?你看你的小嘴還是干的呢?你喝了嗎?"馬子琪從座位上起身跑到杯子架旁,找自己的小杯子去了。
比較上面兩種教師開啟的詢問式互動,教師都是詢問幼兒的經(jīng)歷。不同的是,在"穿這個冷嗎"的案例中,由于春天多風(fēng),容易感冒的緣故,教師會特別注意幼兒的穿著。小班幼兒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冷了熱了也不說。教師出于對幼兒的關(guān)心,詢問幼兒的感受和經(jīng)歷,幫助幼兒回憶自己的體驗。而在"你喝水了嗎"這個案例中,同樣是教師對幼兒詢問,但是因教師對幼兒的行為產(chǎn)生了懷疑而向其開啟互動。教師看出了琪琪沒有喝水。教師再三叮囑要多喝水,而琪琪沒有做,還說了謊。事后,我和 H 教師交談,想知道她怎么看出琪琪沒有喝水的。H 老師告訴我:"琪琪總是不喝水,以前問她,她都說喝了,我就相信了。后來,被我發(fā)現(xiàn)了一次,我才知道有時候她說謊話。"可見,這種質(zhì)疑型詢問,多是在老師對幼兒了解的基礎(chǔ)上開啟的,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在對幼兒園實習(xí)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園中幼兒從事著有關(guān)生活的活動對他們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對其習(xí)慣養(yǎng)成,抑或是對其品格和社會性的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時每一個幼兒對于教師都有著很強的依賴,這也是開始師幼互動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