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了,我們大一班又新增了8名外來民工子女,他們都是剛從老家過來,一口的老家方言,對溝通交流帶來一定的困難。由于我班原來都是本地孩子,沒有外地生,新學期插入了外地新生,第一天又不認識,同伴之間不知道怎么稱呼,就直接稱呼外地人。周菲小朋他老家四川,人很老實,就是午飯不肯吃,坐在他旁邊的誠誠大聲說:“老師:那個外地人不吃飯”。等我把菜分完,看到周菲還沒去吃,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周菲快去吃飯呀,他搖搖頭說:“我不餓,我不要吃”。我給他講了很多道理,沒辦法,他還是不吃。餐后活動時,我就一個一個地把八個外地插班生給小朋友介紹了一遍,并反復地讓他們互相交流,消除他們之間的陌生感,三天下來,同伴之間基本上能直呼名字。
“關注民生”、“關注民工”,是目前我們這個社會的熱點話題。越來越多的外來民工涌入我地,他們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為我地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成為了我地的新居民。于是,外地插班生也就產生了。如何接納這些新居民以及他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毒V要》明確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也來關心、參與身邊的熱點話題?如何讓幼兒園的社會活動具有“時代感”?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日漸優(yōu)越,很少能夠直接觀察到外來打工者的生活情況,尤其是對他們存在著排斥、看不起等心理,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何培養(yǎng)孩子接納、尊重、關心、幫助他們的情感?是我們老師應該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