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實施的就是“開放、互動、整合”的教育和人性化的教育,通過自我互動、幼幼互動、師幼互動的多樣、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根據幼兒不同的學習生態(tài)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
在實踐中我創(chuàng)建“拋錨式”的教學情景,即創(chuàng)設與現(xiàn)實生活有關的真實問題情景并拋錨給幼兒,在幫小泥鰍找朋友的時候,幼兒提出給它找小蝦、小鴨、鯊魚、海獅、小貓、小雞等河里的、海里的和陸地上的朋友,這時我向幼兒拋出問題“它們住在一起嗎?”、“它們能見到小泥鰍嗎?”“能做小泥鰍的朋友嗎?”幼兒接了我的“球”后產生了爭議:有的說大鯊魚很兇要吃掉小泥鰍的,有的說我在電視里看到海獅是海里的,不能和小泥鰍做朋友,有的說小雞不能到水里去 ,會淹死的。我贊賞地傾聽著孩子們童真的話語,沒有急于替孩子出注意、想辦法,而是給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時間與機會,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以提問“那么這些動物朋友怎樣才能見到小泥鰍,做它的朋友呢?”來激活幼兒的思維,幼兒們帶著老師拋給他們的問題,去想、去尋找答案,有的說:“用魔法樹呼的一下,把海洋里的海獅、海豹變到小泥鰍的身邊。”有的說:“給不會游泳的小動物套個救生圈。”等,當有的幼兒說小雞可以騎在小鴨的背上游過去時,有的幼兒馬上提出異義,認為小鴨太小,小雞會跌下水的,要騎在大白鵝、大烏龜身上,因為它們身體大。孩子們在以交流、分享為主的情景中產生了認知沖突,又促使幼兒解釋、反省、調整、重構自己的概念,同時在民主、平等交流溝通的氛圍中,學會考慮、接納他人的主張和想法,即學會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合作、關愛。
在探討幫小泥鰍找朋友的時候,我創(chuàng)設開放、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交流。有的幼兒提出給它找小蝦、小鴨、小金魚等,而有的幼兒則提出給它找鯊魚、海獅、企鵝、小貓、小狗、小雞做朋友,由此我和孩子們一起展開了“尋找河里的朋友”、“尋找海里的朋友”和“尋找陸地上的朋友”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在增長了見識的同時體驗到與同伴交流合作的快樂。我又在活動室里增設了“小泥鰍找朋友”專欄,幼兒看到專欄里孤獨的小泥鰍,就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拿起筆,涂畫出各種動物圍在小泥鰍周圍。翻閱畫報、圖書,剪下動物圖象。讓爸爸媽媽從網上下載動物資料,到動物園、海洋館等地拍下動物照片貼入專欄里,還積極主動地收集了彩紙、碎布、舊掛歷紙、絨線、各種瓶蓋子等材料,和我一起撕貼、涂畫、拼搭成各種動物形象,送到小泥鰍的身邊。在環(huán)境的作用下,幼兒至始至終全身心地投入到有真正意義和價值的學習之中,情感和認知需求得到了滿足。
我們充分利用社區(qū)農村資源,帶領幼兒走進社區(qū),關注社會生活:觀察警察叔叔如何指揮交通,使街道秩序井然,車輛暢通無阻;觀察氣象站的叔叔如何觀測氣象變化;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撿落葉、采標本,認識大自然,在廣闊的天地中增長才干,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每當季節(jié)變化時,大自然以無比寬廣和慈愛的胸懷,在每一個季節(jié)都向孩子們獻出妙趣橫生的禮物——雪、霧、風、雨……孩子們用它們做游戲——打雪仗、捉迷藏、放風箏、玩泥巴;帶領幼兒參觀田野、農舍養(yǎng)殖場、奶牛場;參觀污水處理廠、新街居民區(qū)、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進行混齡野餐、放風箏活動,體驗交往與合作的快樂;組織孩子進行文明環(huán)保宣傳、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及社會服務.... 通過觀察、感受、鍛煉、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識,引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他們就會不怕失敗,以他們的熱情、誠懇與天真不斷地探索著。這些教育實踐,為孩子的思想素質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