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還有一個叫淼淼的小朋友,他老是喜歡在課上插話,而且喜歡和旁邊小朋友打鬧,所以經常影響上課的秩序,使得旁邊的幼兒也不能靜下心來聽老師上課。而且他吃午飯也老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飯菜總是吃不完,午睡的情況也不是很理想,老師怎么批評他也還是不管用。有一次,在吃午飯的時候,我發(fā)現他還是慢慢吞吞的吃,看他的樣子,估計今天的飯又吃不完了。這時我就批評了他,并且問他為什么吃得這么慢,是菜不好吃嗎?后來他跟我說,他的飯?zhí)擦,嚼不動。我一看,果然他的飯上面一層是沒有水分,很硬的。原來每次輪到給他飯時,都正好鏟到一些蒸飯表面一層。后來我們就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吃飯時避免把那層硬飯給幼兒。一次孩子的辯解,有時也可以提醒我們許多。
可見,批評中也要允許孩子辯解,有時老師看到的往往是幼兒行為的結果,而不明其原因,我們應當了解孩子犯錯誤的前因后果,幫助他們分析,以及教給他們如何處理的方法。有時適度的寬容也是一種批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2、批評要公平、公正一天,我經過一個班時,聽到老師說:“小鈺,快點坐神氣了,老師要和你做游戲了。”我一看,這是個平時很乖,很討人喜歡的小朋友,不過今天好象還在和旁邊的幼兒鬧著玩。聽到了老師的話,就坐端正了。不一會兒,一個平時很調皮的小朋友成成也講起話來,這時這位老師生氣的喊到:“成成,你又在干什么呢?怎么一點都不乖?”看到這一幕,我陷入了深刻的反思,對于不同的幼兒,老師批評的方式截然相反,一個得到的是善意的批評,另外一個卻是嚴厲的批評。這種現象并不是偶然,在每個班都會有一些能力強、表現突出的幼兒,他們或者聰明、漂亮,或者聽話、家庭條件好,深受老師的寵愛和關注,同他們聊天、談話多一些,讓他們擔當班干部的時候多一些,讓他們表現的機會多一些,他們可以幫助老師分發(fā)學具、玩具,可以當“小老師”看管著其他小朋友,總而言之是多種寵愛于一身,享受特殊的待遇,而當他們做錯事時,老師給他們的卻是善意的批評或者根本就不批評,這常常引來其他孩子羨慕的目光。這從側面反映了老師批評的不公平,教師的這種“另眼看待”,會使其他幼兒造成自卑心理,也會使少數“乖寶寶”容易滋生自我中心和盲目的優(yōu)越感。
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曾說:“一個教師必須時刻注意好檢點自己”,孩子們幾十雙眼睛注意著老師的一言一行,教師必須堅持教育時批評的公平、公正,時刻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言行舉止給幼兒以積極的影響,使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3、批評之后,關注孩子的情緒一天,孩子們陸續(xù)來到學校,開始找積木搭。我則站在教室里看他們玩。他們搭起積木來都很帶勁,玩的也十分的開心。在我安排小朋友的座位時,在旁邊桌子上的燁燁搶起別的小朋友的積木來,我看見了非常生氣,和她理論,她不但不聽還一副很委屈的樣子,我拉她到身邊,讓她靠邊坐著反思,懲罰她不許玩積木了。她大聲說:“我不玩了還不行!”并跑到座位上趴在那大哭起來了。任憑其他小朋友怎么哄也沒有用。總之,這次我的態(tài)度讓她也很吃驚,并且真得很傷心。 下午,我不帶班,看著每個孩子都很可愛?吹綗顭,我想起了上午的事,我笑著問他:“你有什么想法嗎?”她笑了說沒有。我知道,我的意思她其實沒懂。但我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心想:不能讓她這樣的心情離開幼兒園。我利用在臥室做玩具的機會,把她叫了進來想和她溝通一下,了解一下她的想法。結果她說:“我不應該搶別人的積木,您下午都跟我笑了!”我吃驚的同時,感到很高興。她竟然沒有在意我批評他的話,而是記住了我對她的一個微笑,真是太好了,因為我實在不想因為這樣的事情讓孩子心里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