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是一張名片,一張好的名片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作為一種語言它不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種文化載體。然而在普通話大力推廣大的主流之下,近一個時期,社會上又不時傳來“保護方言”、“保衛(wèi)方言”的口號聲。在一場爭論后,勿庸置疑,開展普通話應是一項長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為什么要學說普通話,并從幼兒抓起(一)幼兒期是學習語言、形成口語的關(guān)鍵時期。孩子好模仿,敢講敢說,喜歡與人交往,如若幼兒學語言的最佳年齡期受到了方言的影響,形成方言語音、語感的原型定式,很難矯正。我們大班一幼兒中班之前跟隨爺爺奶奶在膠東地區(qū)長大,入園后,他與大家很難交流,因為膠東口音與普通話的差別很大,所以他不愿說話,性格也變得內(nèi)向起來,經(jīng)過近一年半的普通話練習,個別發(fā)音還是膠東方言語調(diào)?梢,方言影響了幼兒的語言學習和情感交流。
。ǘ⿲W說普通話有利于識字和閱讀,為孩子入學后掌握書面語言、理解字義打下基礎。普通話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語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語學習。幼兒期的口語訓練會讓他們掌握一批詞匯,對字的音、形、意形成統(tǒng)一聯(lián)系認識,促進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學習。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劍橋男孩”“天才少年”無一不是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自主閱讀了大量圖書,從早期教育看,不說普通話的孩子一開始就失敗了!
(三)防止語音上出現(xiàn)根本性的錯誤,避免口語交流中產(chǎn)生誤會一次,老師組織小朋友講述父母的生活習慣,明明說媽媽最喜歡吃“老醋白菜”,旁邊一小朋友驚訝的站起來說我媽媽也愛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駁我說的是“老cu(廚)白菜”…可是明明確實把“廚”念成“醋”了。據(jù)了解明明的媽媽老家在內(nèi)蒙,其方言習慣就是除了三聲之外的一聲和二聲的語調(diào)都接近四聲,加上讀音又不準便如此了。明明的父親普通話相對標準一些,讓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讀音是否正確,但自己卻發(fā)音不準,像這種現(xiàn)象更難矯正。
二、分析方言對幼兒普通話學習影響之大的原因為什么方言的影響會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方言是一種情緒。許多從小在方言區(qū)長大的家長認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達情感。加之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語法和發(fā)音不夠標準對孩子會有不好的影響,平時便用方言交流,幼兒直接模仿,影響了幼兒的普通話學習。部分家長表示不是沒有意識到,而是自身條件還不夠。正如明明一例,幼兒期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什么樣的語言環(huán)境,幼兒就會形成什么樣的語言。家長用方言與幼兒交流,幼兒便用與之相應的語言(方言)回應。
(二)方言是一種情結(jié)。方言時時系著情深故土。家長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從而讓孩子也感受一下“本鄉(xiāng)本土”的語言。我園雖身處城區(qū),但多數(shù)幼兒家長都是來自農(nóng)村,幼兒之間的交往受父母的影響,都不得不使用方言進行交流。
三、普通話學習中克服方言的影響可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一)家長和教師共建一個自由、寬松的純普通話語境新《綱要》提出: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環(huán)境。普通話的學習也應如此,成人的態(tài)度要親切,自然,堅持用普通話與幼兒交流,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讓幼兒敞開胸懷勇敢地說。
(二)成人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注意語言的示范作用1、不說口頭禪,不說不文明的話,避免給幼兒帶來不好的影響。例如: 比較流行的口頭術(shù)語——哇噻、酷斃了......
2、不說不完整的話和土語。如一幼兒告訴老師:我gankuo (口渴)了,想要去ha(喝)水。這些土語大都來源于幼兒的家庭生活。對幼兒學習書面語言影響很大。尤其是針對一直說方言的家長,應盡量避免說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