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評價的方法附合兒童智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特點,即皮亞杰的泛靈論。幼兒認為一切事物和他自己一樣有思想,他認為他的作品并非教師給予的好壞之分,而是有沒有達到被畫物的要求,如果有證明他畫得成功,如果沒有那么自己還得從多方面去努力,以此激勵幼兒下一次更努力地去做。由此可見,擬人化的教育手段在小班審美型美術活動中不是僅表現在評價活動中而是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的,它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能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情感,表現自我,表現生命。
二、評價注意個體差異。
在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個體間的差異,把全班的幼兒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對能力弱的、膽小的幼兒的耐心指導,致使這部分幼兒對繪畫產生恐懼心理。作為教師應該明確:幼兒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觀察的眼光。繪畫作品的評價不是一個簡單的展示,幼兒的作品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教師在評價時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發(fā)展水平,有針對性的、全面細致地加以點評,讓幼兒獲得快樂、自信。激發(fā)他們對再次參與活動的愿望。小班幼兒年齡小,在評價時,教師要以鼓勵為主。特別對待膽小、聽話的幼兒,要更多地運用肢體語言,摸頭、拍肩,給他們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如在評價幼兒所畫的《快樂的小蝸!窌r,我發(fā)現能力較弱的茂盛只在紙上只畫了幾個圓圈,我知道他不敢畫怕自己畫不好,我上前摸摸他的頭說:“你的小蝸牛在吹泡泡吧,我們一起來畫好嗎?”說著我握著他的手和他一起作畫,在老師的幫助下,他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在工作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每次美術中,只要我們老師用心去做,能真正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和思考問題,用欣賞寬容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的作品,使孩子充滿自信,大膽創(chuàng)想,從而使將自身能力發(fā)展至極限。那么,這樣的活動無疑是最有效的。
三、評價學會用心傾聽幼兒的美術作品大多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見、所想 、所聞,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有幼兒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所以,評價應以孩子自身為主體。因此我們面對孩子的作品時,不能簡單的下結論,而是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里話,讓他們講一講畫面的內容和故事。自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正確評價一幅兒童畫,就要了解兒童,以他們的方式和角度去觀察世界,放手讓兒童來說自己的畫。
例如:孩子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圈,外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但孩子的講述往往會打動你的心:“這是紅紅的太陽”、“這是我的小紐扣”、“這是小豬的鼻子”……他們可以把圓和線引申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東西,并用它來補充語言描述。老師和同伴的饒有興趣的傾聽,是對孩子極大的鼓舞。因為對小班的孩子來說,教師的一個眼神和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至關重要的。讓別人聽自己的話,也是孩子繪畫興趣所在,有了這樣的繪畫興趣,對孩子的繪畫能力發(fā)展也有了很大的促進。一次,在美術活動《可愛的小雞》中,在小朋友們都聚精會神畫畫的時候,我發(fā)現陳志鴻寶寶在畫紙上畫了一團黑色,而小雞卻一只也沒有畫。于是,我輕輕的走到他的身邊問:“志鴻寶寶你怎么小雞也沒畫呀?”志鴻寶寶笑瞇瞇的說:“我的小雞躲在大石頭后面了。”你瞧,他想的多好!我趁機表揚了他,并告訴他:“太陽出來了,小雞也想到太陽底下做游戲呢,你也畫一些小雞,好嗎?”志鴻想了之后,點了點頭,又繼續(xù)畫了起來。待活動結束時,我發(fā)現志鴻寶寶的畫紙上果然多出了許多小雞,我會心的笑了。
因此,要正確評價一幅兒童畫,就要了解兒童,要以他們的方式和角度去觀察世界,要學會蹲下來用心傾聽他們的畫。
四、評價伴隨全過程在美術活動過程中我總是能夠給予幼兒及時的點撥,及時評價有特點、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這樣不但開闊了幼兒的思維,提高活動興趣,感受成功快樂,同時也激勵幼兒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我認為,多用“如果……就……”的形式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較易理解并執(zhí)行,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后很自然地接受教育。同時,也應本著平等、尊重的原則對待每個獨特的表現方式。